查看拼音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

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⑸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⑹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⑺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和尚性好耍。

贪恋一枝花。

见说醉归明月夜。

滋味难禁价。

金帛宁论价。

毒手遭他下。

料想从今难更也。

空惹傍人话。

秋山骨瘦,秋水神清。

岩松寒更翠,澗月夜还明。

灵然曲木坐不语,四海九州俱太平。

秋尽江南叶未凋。

晚云高。

青山隐隐水迢迢。

接亭皋。

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

玉人何处教吹箫。

可怜宵。

江天雪意云飞重。

却倚阑干初冻。

回傍小楼独拥。

尽日无人共。

墙梅未落春先纵。

欲寄一枝谁送。

月夜暗香浮动。

似作离人梦。

悬泪三年成觅汝,犹及抚棺依佛所。

须臾邪许响荒山,漆光摇摇湿寒雨。

夙收灵气指埋骨,临穴四拥岩峦舞。

我老亦无世可托,偕亡羡此一抔土。

月夜魂出唱新诗,草根和以虫声苦。

更待拱柏啼翠羽。

功行三千宜五福,长生何假金丹。

从教沧海又成田。

琼枝春不老,壁月夜长妍。

上界从来官府满,何妨游戏人间。

年年强健到樽前。

莫辞杯潋滟,君是酒中仙。

初而欣,久而厌。

明月夜光,多逢按剑。

但信得及,自有灵验。

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

田园只是旧耕桑。

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

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

绿窗剗地调红妆。

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

不与群花相续。

独占春光速。

幽香远远散西东,惟竹篱茅屋。

羌管谁调一曲。

送月夜、犹芬馥。

凭君折取向玉堂,只这些清福。

金印累累佩陆离。

河梁更赋断肠诗。

莫拥旌旗真个去。

何处。

玉堂元自要论思。

且约风流三学士。

同醉。

春风看试几枪旗。

从此酒酣明月夜。

耳热。

那边应是说侬时。

春意茫茫春色里,又还几度花期。

淡晴时候尽融怡。

梅腮翻白后,柳眼弄青时。

正是江城天气好,楼台灯火星移。

相逢无处不相宜。

轻狂行乐处,明月夜深归。

锦云晚晴,璧月夜明。

妙心无住住,幻事不生生。

天际冥冥雁字没,潮痕滟滟鲸波平。

池月夜凄凉,池风晓萧飒。

欲入池上冬,先葺池上閤.向暖窗户开,迎寒帘幕合。

苔封旧瓦木,水照新朱蜡。

软火深土炉,香醪小瓷榼.中有独宿翁,一灯对一榻。

九皋明月夜,跨一鹤赴仙都。

听佩玉锵鸣,骖鸾小住,高阁凭虚。

萋萋草生南浦,兴未兰、归去东吴。

笑指尊前二客,昨宵良会非欤。

庄周蝴蝶两蘧如。

变化一华胥。

叹物换星移,壶中日月,镜里头颅。

芳洲独醒人在,采芙蕖,岁晏孰华予。

欲泛兰舟容与。

烟沙漠漠重湖。

正中来,月夜长鲲蜕甲开。

大背摩天振云羽,翔游鸟道类难该。

墙角栽梅分两下。

夹竹穿松,巧傍柴门亚。

不似西湖明月夜。

展开一片江南画。

老子寻芳心已罢。

为爱孤高,结约如莲社。

清静界中观物化。

憧憧门外驰车马。

骨寒气羸,顶雪颔丝。

牛首之懒,虎头之痴。

兀兀逃禅处,空空选佛时。

九万鹏风扶羊角,千年兔月卧蛾眉。

门门幻起,尘尘智随。

蝴蝶梦游兮庄生齐物,桃华眼冷兮灵云不疑。

初无棱缝,浑莫鍼锥。

巴陵曾对吹毛剑,珊瑚撑月夜枝枝。

珠帘玉栅绮罗丛,犹有承平京洛风。

饮罢归来游骑少。

一庭明月夜方中。

翦玉蹙花苞,腊寒时候。

间竹横溪自清瘦。

黄昏时候,拂拂暗香微透。

寿阳妆面恨,眉频斗。

堪赏占断,三春先手。

不是东君意偏有。

百花羞尽,故教孤芳独秀。

只愁明月夜,笛声奏。

嘉会不可再,聚散空彷徨。

临流歌长吟。

送子游远方。

悲风来天末,圆月流景光。

行人驾言迈,令我结中肠。

岂无一尊酒,与子发慨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