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论诗三十首·十三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赏析

作品赏析

自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断言该诗“扫尽鬼怪一派”以来,论者多承袭此说,不加分辨,将卢仝和“今人”、“儿辈”的险怪诗风一起扫尽,把“纵横”理解为横冲直撞的鲁莽、出格行为。但这种解释未必准确。 “纵横”一词在杜诗“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和戴复古“笔端有力意纵横”(《论诗十绝》)中,都是褒义。在《论诗三十首》中共出现四次,只有“灯前山鬼泪纵横”(其十六)一句以纵横来形容诗歌境界,略带贬义,另两次“纵横诗笔见高情”(其五)、“纵横正有凌云笔”(其二十一),以“纵横”来形容诗笔特点,均无贬义。“纵横谁似玉川卢”,为什么就一定是批评之词?卢仝诗虽险怪,但未必越出“坦途”,朱熹不是说他的诗“句语虽险怪,意思亦自混成”(《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的话吗?元好问本人对其代表作《月蚀诗》也无否定之意。他在《洛阳卫良臣以星图见贶漫赋三首为谢》中,直接表示要“借用卢仝《月蚀诗》”来答谢友人(卷十三),在名作《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中,毫不忌讳地化用其中“地上虮虱臣仝”一语,成为“虮虱空悲地上臣”这一触目惊心的诗句(卷八),在《送弋唐佐还平阳》诗中,又化用卢仝另一代表作《与马异结交诗》中的诗句,以“千古黄金矿中泪,不独卢仝与马异”两句来形容朋友友谊(卷五)。因此,说元好问完全否定卢仝险怪诗风,值得怀疑。 元好问初学诗时有“要奇古,不要鬼画符”(卷五十四《诗文自警》)的规矩,可以与该诗互参。“奇古”与“鬼画符”之间,实际上只是一步之遥,肯定奇古,防备鬼画符,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这首论诗绝句不妨看作是批评“今人”及“儿辈”由卢仝的“纵横”演变而成的“鬼画符”式的诗歌。 后两句批评当时的诗人,以“真书”(楷书)比喻“正体”,以“鬼画符”比喻“伪体”,在措辞上是有轻重区别的。“真书不入今人眼”是批评“今人”不以风雅正体为典范,未能创作出符合雅道的诗歌,“儿辈从教鬼画符”则进了一步,批评“儿辈”所作已不是诗了,就好像书法,“今人”所作虽非“真书”,但还可能是书法一体,还是字,而“儿辈”所涂已不是字了,只是鬼画符。“今人”、“儿辈”究竟指谁,人们多未细究,联系当时诗坛,当指李纯甫及其追随者。李纯甫师法卢仝、李贺,“诗不出卢仝、李贺”,“多喜奇怪”,“好作险句怪语”(《归潜志》卷八),现存诗歌可以为证,显然未以风雅正体为准的,属于“真书不入今人眼”之列,但他毕竟不失为一名家,其作品尚不至于“鬼画符”,而其追随者沿袭险怪一途,走得更远,不免走火入魔。受他指点的青年诗人李经(字天英)就是一例。李经作诗力求创新出奇,元好问说他“作诗极刻苦,如欲绝去翰墨蹊径间者”,有时不免过分,致使部分诗歌“不可晓”(《中州集》卷五)。赵秉文一针见血地说,他的诗歌“不过长吉、卢仝合而为一”,并引了几首“可晓”的诗歌作证,其中有“天厩玉山禾”、“霜苦老秋碧”之类颇近李贺、卢仝的诗句,已经呈现出怪异难晓的面目。那些令赵秉文“殊不可晓”、元好问也“不可晓”的诗作又当如何?想必是误入歧途,赵秉文说是“吹萧学凤,时有枭音”(《滏水文集》卷十九《答李天英书》),大概也就是元好问所指斥的“鬼画符”了。 --引自“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胡传志 金代文学研究http://www.shixue.net/”

诗人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420篇诗文

诗文推荐

礼备乐成,干健天行。

帝容有穆,佩玉锵鸣。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七佛已前只与麽,七佛之后亦复然。

片云生晚谷,孤鹤下辽天。

久晴不雨则旱,旱固可忧。

久雨不晴则涝,涝亦可忧。

不旱不涝,尤为可忧。

不曾下得春时种,空向田头望有秋。

世尊双眼明,看天上星。

智门双眼明,看天上星。

智门双眼瞎,世尊双眼明。

世尊双眼瞎,智门双眼明。

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出一丛林,入一丛林。

不具参方眼,难透祖师心。

白圭无玷,顽石点砂。

转关一拶,佛祖仇雠。

咦,咬猪狗汉转风流。

万椟之衬,一絇之丝。

妥之诵之,谁为此施。

归之后神,神日何为。

不宰之功,荡然四垂。

天得一以清,元正启祚。

地得一以宁,万物咸新。

且道衲僧得,一合作麽生。

太平歌有道,和气笑迎春。

元宵令节,且喜天晴。

高烧银烛,照佛光明。

簇簇上来,却之不回。

簇簇下去,留之不住。

於斯立片时,瞬目不扬眉。

嘉栗旨酒,博腯牲牷。

神鉴孔昭,享兹吉蠲。

夙夜毖祀,孝以奉先。

永锡纯嘏,功格于天。

非衣不传於法,非法不授於衣。

衣既已授,法若为传。

玲珑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谁敢窥。

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树倒藤枯,毒蛇横路。

咄咄咄,缩头去。

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筑著磕著,了无回互,八臂那吒留不住。

俎豆纷披,金石繁会。

侑以贰尊,匪渎匪怠。

我画既周,我心孔砑。

憺兮容兴,彷佛如在。

莫莫,大海乾枯,须弥倒卓。

逆行顺行,将错就错,明眼衲僧休卜度。

神曰司天,居南之衡。

位焉则帝,于以奠方。

南讹秩事,望礼有常。

庶几嘉虞,介福无疆。

一言相契,万古不移。

柳眼发新条,梅花满旧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