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译文

①此词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中有题作“春景”。据明吴讷《百家词》之各种抄本《南唐二主词》,此词调名下有注:“呈郑王十二弟”,篇末有注:“后有隶书东宫书府印。”所以一般认为,这首词是李煜写成后赠其弟李从善之作,当是李煜前、中期的作品。

②吹水:《乐府雅词》、《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中均作“临水”。《阳春集》中“吹”下注云“别作‘临’。”日衔山:山连接着落日。衔,《花间集补》中误作“御”,包藏的意思。

③是:《词谱》中作“自”。长是闲:总是闲。闲,无事,无聊。

④落花:《阳春集》中作“林花”,注中云:“(林)别作‘落’。”狼藉(jí):形容纵横散乱、乱七八糟的样子。阑珊:衰落,将尽,残。

⑤笙歌:合笙之歌。笙,管乐器名,用若干根长短不同的簧管制成,用口吹奏。

⑥佩声悄:佩(pèi),同“佩”,即环佩,古人衣带上佩带的饰物。《墨子·辞过》中有句:“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悄:声音低微。

⑦晚妆残:天色已晚,晚妆因醉酒而不整。残,零乱不整。

⑧凭谁:《古今词统》、《词谱》、《花间集补》、《全唐诗》等本中均作“无人”。《阳春集》注中所云:“别作‘凭谁’。”鬟:《古今诗余醉》、《醉翁琴趣外篇》中误作“环”。翠鬟:女子环形的发式,绿色的发髻。翠,翡翠鸟,羽毛青绿色,尾短,捕食小鱼。鬟,古代妇女的一种环形发髻。整翠鬟:整理头发。

⑨留连光景:指珍惜时间。留连,留恋而舍不得离开。光景,时光。惜:四印斋所刻词本《阳春集》中作“喜”。其他本《阳春集》中均作“惜”。朱颜:美好红润的容颜,这里指青春。

⑩独:《古今词统》、《花间集补》、《草堂诗余》中均作“人”。独,独自,单独。倚:依靠。独倚阑:独自依靠栏杆。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中有题作“春景”。据明吴讷《百家词》之各种抄本《南唐二主词》,此词调名下有注:“呈郑王十二弟”,篇末有注:“后有隶书东宫书府印。”所以一般认为,这首词是李煜写成后赠其弟李从善之作,当是李煜前、中期的作品。

②吹水:《乐府雅词》、《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中均作“临水”。《阳春集》中“吹”下注云“别作‘临’。”日衔山:山连接着落日。衔,《花间集补》中误作“御”,包藏的意思。

③是:《词谱》中作“自”。长是闲:总是闲。闲,无事,无聊。

④落花:《阳春集》中作“林花”,注中云:“(林)别作‘落’。”狼藉(jí):形容纵横散乱、乱七八糟的样子。阑珊:衰落,将尽,残。

⑤笙歌:合笙之歌。笙,管乐器名,用若干根长短不同的簧管制成,用口吹奏。

⑥佩声悄:佩(pèi),同“佩”,即环佩,古人衣带上佩带的饰物。《墨子·辞过》中有句:“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悄:声音低微。

⑦晚妆残:天色已晚,晚妆因醉酒而不整。残,零乱不整。

⑧凭谁:《古今词统》、《词谱》、《花间集补》、《全唐诗》等本中均作“无人”。《阳春集》注中所云:“别作‘凭谁’。”鬟:《古今诗余醉》、《醉翁琴趣外篇》中误作“环”。翠鬟:女子环形的发式,绿色的发髻。翠,翡翠鸟,羽毛青绿色,尾短,捕食小鱼。鬟,古代妇女的一种环形发髻。整翠鬟:整理头发。

⑨留连光景:指珍惜时间。留连,留恋而舍不得离开。光景,时光。惜:四印斋所刻词本《阳春集》中作“喜”。其他本《阳春集》中均作“惜”。朱颜:美好红润的容颜,这里指青春。

⑩独:《古今词统》、《花间集补》、《草堂诗余》中均作“人”。独,独自,单独。倚:依靠。独倚阑:独自依靠栏杆。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伤春闺怨的词作。首句“东风吹水”形象生动,但新意不强,容易让人想起与李煜同时代稍早些的冯延巳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日衔山”则要好得多。虽然“日衔山”与“青山欲衔半边日”意思相同,同样都是拟人化的手法,但“山衔日”有日升之意,多用于形容山极高之势;而“日衔山”则寓日落之意,有夕阳斜照,余晖映山之感。这里不仅点明了傍晚这一时间的概念,而且还暗从主人公细致的观察和感受中渗透出“闲”的味道。于是二句“春来常是闲”就有了更深的寓意。女主人公不仅“闲”,而且“常是闲”自然就是一个寄生的形象了。三、四两句是女主人公无聊生活的具体化、形象化,“落花狼藉”不仅是春景,而且是女子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现实的写照,所以说她醉生梦死其实是不过分的。

  下片开头,“佩声悄”借物写人,说明女子醉意未消、懒动腰肢,自然有慵倦之意。“晚妆残,凭谁整翠鬟”更说明女子无意梳妆、不饰仪容,只因春心无人解,自伤无人知,写出女子的伤春并非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结末两句点明主旨,进一步渲染出女主人公感慨年华逝去,无奈空唤青春的情绪。

  全词由大处着眼,至小处落笔。喻象生动、自然,描写细腻、真实,艺术技巧纯熟。但是全词哀愁太盛,有流于颓废之嫌,格调是不高的。有人分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中期作品,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敌、前途未卜时的抑郁颓丧心情,有一定道理。但是就此说这首词中有对其弟李从善的不满及责备,恐怕有些言过其旨。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一首虚指较强的闺怨词,按《南唐二主词汇笺》中李于鳞所云:“上写其如醉如梦,下有黄昏独坐之寂寞”,稍见从善之事即可,不应该妄加穿凿。而且,俞陛云之谓:“此词暮春怀人,倚阑极目,黯然有鸰原之思。煜虽孱主,亦情性中人也。”说的也大概如此。

诗人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一径叉分,三亭鼎峙,小园别是清幽。

曲阑低槛,春色四时留。

怪石参差卧虎,长松偃蹇拿虬。

携筇晚,风来万里,冷撼一天秋。

优游。

销永昼,琴尊左右,宾主风流。

且偷闲,不妨身在南州。

故国归帆隐隐,西崑往事悠悠。

都休问,金钗十二,满酌听轻讴。

百载镜中容。

仰手为祥覆手凶。

生死荣华今在目,休逢。

疾速回心认祖宗。

得得妙相从。

灭尽三尸九个虫。

一气浩然调养正,冲融。

免击精蓝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马颔驴腮,弥天罗过。

新法华,因甚刺脑入胶盆。

过在你,殃及我。

[圜钟为宫]烨烨我宋,火德所畏。

用火纪时,允惟象类。

神以类歆,诚孙类全。

有感斯通,孚我阳燧。

谁分天种。

来上花鬘供。

绿叶素云姿雅重。

那得愁心频捧。

他花自是无工。

不关香淡香浓。

才问为谁含笑,盈盈靴面_风。

礼乐既成,神保聿归。

言归何所,地纪天维。

岂惟屡岂,嗣几所祈。

亿万斯年,神来燕娭。

进步须于百尺竿。

二边休立莫中安。

要知玄露没多般。

花影镜中拈不起,蟾光空里撮应难。

道人无事更参看。

五运惟火,寔宗众阳。

宿壮用明,千载愈光。

神保聿归,安处火房。

厅攸不作,炎图永昌。

田彼黍矣,则食於秋。

我人之耕,载芟载薅。

岂不惮劳,将食无攸。

卒爵乐半,礼备告知。

神保聿归,敢以辞致。

顺成之方,其蜡乃通。

自今以始,八方攸同。

佛法二字,人人知有。

狼毒砒霜,那容下口。

直饶透出威音前,也是痴狂外边走。

[姑洗为羽]明明我后,重祭钦祠。

有司肃事,式荐晨备。

礼惟其称,物惟其时。

神之听之,福禄来为。

吃饭著衣,事事成现。

俯仰折旋,一见便见。

重阳佳节到来,瑞岩无可安排。

一十二峰黄栗粽,东大洋海茱萸茶。

万象摩唇捋嘴,虚空缀齿粘牙,不知秋意落谁家。

发越朕兆,未形消息。

提持佛祖,未行号令。

虚空斫额,万象拱听。

折俎在笾,贲羹在豆。

何以酌之,酒醒是侑。

何以锡之,贻尔眉寿。

何以格之,永尔康早。

莫忘九疑山上侣。

住在山中,白石清泉处。

好与长年沾雨露。

灵根下遣蟠虬护。

青青九节长如许。

早晚成花,教见薰风度。

十二节添须记取。

千年一节从头数。

天相慈皇,庆臻台闱。

徽柔内修,寿兴天齐。

既承皇欢,载皇母行。

懿典鸿名,永緌多祺。

煌煌后稷,实配于天。

司樯作稼,民以有年。

匪神之私,几以楞告。

酌彼泰奠,于德之报。

芳草萋萋入眼浓。

一年花事又匆匆。

吐舒桃脸今朝雨,零落梅妆昨夜风。

云接野,水连空。

画栏十二倚谁同。

两眉新恨无分付,独立苍苔数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