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译文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

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

在路上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注释

⑴青枥(lì):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深:一作“疏”。

⑵分:分配,分享。

⑶回:一作“移”。日午:中午。

⑷从:一作“冲”。茅舍:茅屋。

⑸缲丝:煮茧抽丝。

⑹不惜:不顾惜;不吝惜。岛云:白云飘浮山间,有如水中岛屿。

赏析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起笔展示山间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亦”、“分”二字下得活脱。“亦”字表明此处枥木虽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诗人并不正面说“亦有村”,却说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这就显得出语不凡。这里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次联写景更细。诗人用“点染法”,选取“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诗境来。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淡浓、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诗中“点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见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如果单说“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就索然无味,即使单说“回峰影”、“过鹿群”也平淡少兴。只有前用四字先“点”,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这一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联里,诗人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巧妙的是,诗人并未直说山村农民如何忙碌于捡茶、分茶、炒茶和煮茧、退蛹、抽丝,而只是说从茅舍升出袅袅炊烟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从而使读者自己去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这里,诗人创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产生了一种令人倍感亲切的氛围。

  按照诗意发展,尾联似应写诗人走进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诗人不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的苦衷。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里说的“不耻归”,同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随入岛云”,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

  这首诗的特点是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写景,景物明丽;抒情,情味隽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实是一首佳作。

背景

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壮志莫酬。他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隐居山林达三十年,对山间的四时晨昏、风云草木极其熟悉。这首《山行》,便是写山村野景。

诗人简介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99篇诗文

诗文推荐

深明无底,灵异无根。

案山行尽,不见有家。

识浪沥乾,不见有己。

石女掣开金锁钥,木人拨动玉轮机。

方信道从佛口生,法化生得佛法分。

东坡老翁,有言莫酬。

凉天佳月,即为中秋。

昔上瞿塘滟澦堆,盘涡如井放舡开。

山行欢喜今非错,备见捎濆漩来。

山行日日妨风雨。

风雨晴时君不去。

墙头尘满短辕车,门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东野应联句。

好记琅玕题字处。

也应竹里著行厨,已向瓮头防吏部。

秋风采石,羽扇挥兵,认紫骝飞跃。

江蓠塞草,应笑春、空锁凌烟高阁。

胡歌秦陇,问铙鼓、新词谁作。

有秀荪、来染吴香_。

瘦马青刍南陌。

冰澌细响长桥,荡波底蛟腥,不涴霜锷。

乌丝醉墨,红袖暖、十里湖山行乐。

老仙何处,算洞府、光阴如昨。

想地宽、多种桃花,艳锦东风成幄。

镇日山行,人倦也、马还无力。

游历处,总堪图画,足供吟笔。

涧水绿中声漱玉,岭云白外光浮碧。

信野花、啼鸟一般春,今方识。

真可羡,林泉客。

真可叹,尘埃役。

想希夷冷笑,我曹踪迹。

七十二峰神物境,几千万壑仙人室。

待身名、办了却归来,相寻觅。

恨我无酒,负尔一醉。

酌兹寒泉,兀尔忘睡。

浅染霓裳,轻匀汉额,巫山行雨方还。

最好是、肌香蜡莹,萼嫩红干。

曾见金钟在列,钧天罢、笋_都闲。

妖饶似,晓镜乍开,绿沁眉山。

休夸瘦枝疏影,湘裙窄、一钩龙麝随鞍。

便更做、山人倦赏,畏冷无欢。

争奈冰瓯彩笔,题诗处、珠琲斓斑。

清宵永,相对莫放杯寒。

梅梅柳柳闹新晴。

趁清明。

凤山行。

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

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

赏心乐事古难并。

玉双瓶。

为冠倾。

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

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

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

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

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

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

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

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

石火电光中,异竟什麽处世哲学。

所得能几多,造业不知数。

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

穷汉未必穷,富汉岂真富。

入门相见时,此话莫错举。

莫言普化祗颠狂。

真解作津梁。

蓦然打个斤斗,直跳过羲皇。

临济处,德山行。

果承当。

将他建立,认作心诚,也是寻香。

意行何之,陟此云岭。

如梦而觉,如昏而醒。

乳岩秋日无他作,策杖层层止寥廓。

四顾有谁分野情,一点彤云起深壑。

藓石迟迟略轻踞,逢箇衲僧忽骤步。

频唤回头不肯回,及至回兮眉卓竖。

阿喇喇,千里万里横该抹。

谁共春光管日华。

朱朱纷纷野蒿花。

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

山远近,路横斜。

正无聊处管弦哗。

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江波何似西湖曲。

村烟相对峰南北。

何处不青青。

青青是汉茔。

长亭芳草路。

寒食谁家墓。

旧日厌残红。

人行九里松。

束发怀耿介。

逐物遂推迁。

违志似如昨。

二纪及兹年。

缁磷谢清旷。

疲薾惭贞坚。

拙疾相倚薄。

还得静者便。

剖竹守沧海。

枉帆过旧山。

山行穷登顿。

水涉尽洄沿。

岩峭岭稠叠。

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

绿筱媚清涟。

葺宇临回江。

筑观基曾巅。

挥手告乡曲。

三载期归旋。

且为树枌槚。

无令孤愿言。

浅染霓裳,轻匀汉额,巫山行雨方还。

最好是、肌香蜡莹,萼嫩红干。

曾见金钟在列,钧天罢、筍虡都闲。

妖饶似,晓镜乍开,绿沁眉山。

休夸瘦枝疏影,湘裙窄、一钩龙麝随鞍。

便更做、山人倦赏,畏冷无欢。

争奈冰瓯彩笔,题诗处、珠琲斓斑。

清宵永,相对莫放杯寒。

明月印野水,暮色进旅愁。

仆痡主亦疲,心口相怨尤。

茅台舍劣容膝,弛担聊小休。

会当理归策,甘彼穷山囚。

他日山行不换船,浪花如雪北风颠。

而今已苦山行热,却辩

龙山行乐。

何如今日登黄鹤。

风光政要人酬酢。

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

江山登览长如昨。

飞鸿影里秋光薄。

此怀祗有黄花览。

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