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逢尧典日,再睹汉官时。
未效风霜劲,空惭雨露私。
夜钟清万户,曙漏拂千旗。
并向殊庭谒,俱承别馆追。
斗城怜旧路,涡水惜归期。
峰树还相伴,江云更对垂。
试回沧海棹,莫妒敬亭诗。
只是书应寄,无忘酒共持。
但令心事在,未肯鬓毛衰。
最怅巴山里,清猿醒梦思。
独逢尧典日,再睹汉官时。
未效风霜劲,空惭雨露私。
夜钟清万户,曙漏拂千旗。
并向殊庭谒,俱承别馆追。
斗城怜旧路,涡水惜归期。
峰树还相伴,江云更对垂。
试回沧海棹,莫妒敬亭诗。
只是书应寄,无忘酒共持。
但令心事在,未肯鬓毛衰。
最怅巴山里,清猿醒梦思。
此当是在绵州途中作。盖杜公送行至此,而酬诗以答也。 独逢尧典日,再睹汉官仪①。未效风霜劲②,空惭雨露私。 (首段自叙入朝。尧典,指受终之日。汉官,指朝会之仪。此答鼎湖二句。不能靖乱,故云未效。独蒙召见,故曰空惭。此答多难二句。) ①《光武纪》:“不意今日,复睹汉官威仪。”②唐太宗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夜钟清万户,曙漏指千旗。并向殊庭谒①,俱承别馆追②。斗城怜旧路,涪水惜归期③。峰材还相伴,江云更对谁④。 (中志临别情景。钟声、旗影,夜起早行也。殊庭、别馆,中途止宿之所。并谒俱追,谓远送者。斗城涪水,绵州经过之地。旧路归期,谓还京也。峰树江云,言身去而境寂矣。此答南图回翩四句。) ①《史记·武帝纪》:“冀至殊庭焉。”②《上林赋》:“离官别馆,弥山跨谷。”③沈佺期诗:“移住斗城隈。”【钱笺】《元和郡县志》:涡水在谯县西四十八里。魏文帝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非二公送别之地。诗云:“斗城怜旧路。”按《元和志》:绵州城,治汉涪县,去成都三百五十里,依山作州,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形如北斗,卧龙伏焉。则斗城指绵州之城,非谓长安也。所临之水,应在绵州,无容远指涡水。涡水断是涪水传写之误耳。④宋之问诗:“江云欲变霞。” 试回沧海棹①,莫妒敬亭诗②。只是书应寄,无忘酒共持。但令心事在,未肯鬓毛衰。最怅巴山里,清猿恼梦思③。 (末叙别后情事。试回二句,劝杜留蜀,答“此生那老蜀”意。寄书二句,乃别后望杜之情。但令二句,自述己志,答“临危莫爱身”意。最怅二句,乃别时凄惨之状。杜公尝有“吾道在沧洲”之句,故以回棹留之。谢脁放情山水。有《游敬亭山》诗,今且随意行乐,勿以不至敬亭为妒也,此与上章同格。) ①沧海棹,用乘桴浮海意。②《图经》:敬亭山,在宣城县北十里。③李峤诗:“高鸟行应尽,清猿坐见伤。”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吴会风流。
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
瑶台绛阙,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
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
襦温袴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
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
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
渐看低竹翩翻。
清池涨微澜。
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
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
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
宇宙一杯酒,暝色倚重湖。
青山杳杳何处,烟水泻愁予。
别岸风涛喷薄,半夜鱼龙悲啸,能撼我诗无。
李白醉不醒,唤起问何如。
是耶非,天莽苍,雪模糊。
苍颜白发如此,空复笑今吾。
寄语鹭朋鸥侣,好在风飧水宿,底处不烟芜。
吾亦从此逝,从我者谁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