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
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
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
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
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
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
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
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
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
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
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
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
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
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
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
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
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卢注】时二十四舅赴任青城,十一舅与之同往也。前是奉酬之作,此是奉送之作。《一统志》:东楼,在保宁府治南嘉陵江上,唐杜甫有诗。 曾城有高楼①,制古丹雘存②。迢迢百余尺③,豁达开四门④。虽有车马客⑤,而无人世喧。游目俯大江⑥,列筵慰别魂⑦。 (首记东楼别筵。) ①《淮南子》:昆仑之山,有层城九重。古诗,“西北有高楼。”②《书》:“惟其涂丹雘。”丹,朱色。雘,采色。各涂以胶漆也。③《西京赋》:“迢迢以亭亭。”古诗:“双阙百余尺。”④《景福殿赋》:“开南端之豁达。”《书》:“辟四门。”⑤陶潜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⑥《仪礼注》:游目,所视广也。⑦谢灵运诗:“得以慰别魂。”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①。天寒鸟兽伏,霜露在草根②。今我送舅氏③万感集清樽④。岂伊山川间⑤,回首盗贼繁。 (此叙临别情景。冬时物皆休息,(,) 而已独浪迹他乡,所以增感。山川二句,伤长安乱离也。) ①颜色昏,谓黯淡无光。《雪赋》:“岁将暮,时既昏。”②沈约诗:“草根积霜露。”③《诗》:“我送舅氏,至于渭阳。”④谢灵运诗:“万感盈朝昏。”⑤《穆天子传》:王母歌曰:“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①。临风欲恸哭②,声出已复吞。 (末又兼怀青城舅氏。前奉命而任青城者,实以贤劳之故,今舅氏复往,益觉孤危矣,故伤心而欲哭。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①谢灵运诗:“坼岸屡崩奔。”山下堕曰崩,水急流曰奔。此比行役之匆遽。②李陵《答苏武书》:“临风怀想,能不依依。”《晋书》:阮籍车辙所穷。每恸哭而返。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脸色朝霞红腻。
眼色秋波明媚。
云度小钗浓鬓。
雪秀轻绮香臂。
不语凝情,教人唤得回头,斜盼未知何意。
百态生珠翠。
低问石上,凿井何由及底。
微向耳边,同心有缘千里。
饮散西池,凉蟾正满纱窗,一语系人心里。
种桑百箔蚕,种苎千匹布。
先生种苎不种桑,布作衣裘布为巘。
桃花雨晴水满塘,乌纱白苎春风香。
野樵山葛不敢并,越罗川锦争辉光。
儿童漾纱妇纺织,卖布得钱还买帛。
黄绵大袄一冬温,白雪中单半襟窄。
今年苎好亩百斤,堆场积圃长轮囷。
床头白酒夜来熟,杀鸡煮鸭邀比邻。
东家种桑青绕屋,官绢未输空杼轴。
妇姑相对叹无衣,先生饭饱方扪腹。
欢笑筵歌席轻抛[身单]。
背孤城、几舍烟村停画舸。
更深钓叟归来,数点残灯火。
被连绵宿酒醺醺,愁无那。
寂寞拥、重衾卧。
又闻得、行客扁舟过。
篷窗近,兰棹急,好梦还惊破。
念平生、单栖踪迹,多感情怀,到此厌厌,向晓披衣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