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赏析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诗人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99篇诗文

诗文推荐

颜舒且对清樽酒,{景文}昼永方浓翠幄阴。

{南卿}环佩响溪寒浪急,{景文}画图藏谷绣烟深。

斑生石涧苔纹乱,{南卿}碧度云飞鸟影沉。

{景文}闲馆邃风来迥野,{南卿}隔楼斜日转疎林。

{景文}

紫陌忧危客,红尘名利家。

区区终日谩咨嗟。

无计伴烟霞。

傥悟浮生梦短。

咫尺蓬莱仙馆。

饥餐渴饮困时眠。

馀事总无牵。

十年不见春光好,胡人马齧长安草。

长安草尽人已空,宫馆园林迹如扫。

东都西洛暗兵尘,昼引狐狸上黄道。

长淮水浅吴山低,戍边时巡无已时。

无已时,萋萋草绿胡马肥。

濠城短小不蔽眼,况复琐屑游芳菲。

何当仗剑从神武,晴春甲马争光辉。

遗爱满南州。

千骑曾为万里游。

琳馆归来,无责更无忧。

坐听笙歌醉玉舟。

香雾郁金虬。

春入梅花助献酬。

请祝遐年,长笑挹浮丘。

何止莘君一百筹。

||

堪叹青霄碧汉。

高空景致尤宽。

今朝清爽有余欢。

拈出我家公案。

方显平生手段。

腾身便入云端。

西江月里跨祥鸾。

直上虚无仙馆。

孔山高嵯峨,其下区宅。

敷床万牙签,宁取籯金积。

委身事君子,星驾莫遑息。

恐慌不念林岩,政尔柄枢极。

巨川尔杭之,陛下心以怿。

累章拜俞旨,告廷敭显册。

一笑堂印抛,我友浮丘伯。

士以名德重,如护万金璧。

受宠惕临深,持满常惧溢。

恭惟学古胸,富有经世策。

探怀取二三,兴运际五百。

贤人如参术,足以壮国脉。

兹理要密庸,宁复胶於迹。

肘后可无传,能使寿金石。

先生还孔山,宕奎揭素壁。

似胜平泉墅,林立万株石。

向来翘材馆,楹桷富山积。

终焉愧轮囷,可能补寸尺。

淛潮浪拍夫,归帆风借力。

百拜寿斯文,华皓配南极。

何当脱拘挛,日侍维摩室。

平阳池馆枕秦川,门锁南山一带烟。

素奈花开西子面,绿榆枝种沈郎钱。

装帘玳瑁随风落,庭岸趁暖眠。

寂寞空馀歌舞地,玉箫惊起凤归天。

霹雳一声风卷去,谁家水馆夕阳天。

国士今为鬼,有棺空断肠。

绿衣长至节,丹旐短松罔。

父乃哭泣其子,天乎歼此良。

伤情皋某复,挽些谩巫阳。

诗翁才刃。

曾陷文场貔虎阵。

谁敢当哉。

况是焚舟决胜来。

三巴春杪。

客馆梦回风雨晓。

胸次峥嵘。

欲共涛头赤甲平。

竹里清香帘影明。

一枝照水弄精神。

楼头横管罢龙吟。

休三弄,留为与调羹。

紫陌与青门。

溪边浮动处,绝纤尘。

等闲休付寿阳人。

潇洒处,月淡又黄昏。

真馆奉币,洁齐致声。

灵因斯格,社稷庆宁。

何处人间淑景新。

刘家池馆鲍家春。

后庭花唱空琼树,曲水宫妆见丽人。

金作粉,麝为尘。

一枝千叶拥黄云。

花工可是多情思,梦逐凌波问洛

筑垒愁城书一纸。

雁雁儿将不起。

好去西风里。

到家分付眉颦底。

落日阑干羞独倚。

十里江山万里。

容易成憔悴。

惟归来是归来是。

快风收雨,亭馆清残燠。

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

闻道宜城酒美,昨日新醅熟。

轻镳相逐。

冲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

华堂花艳对列,一一惊郎目。

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琤玉。

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

幽欢难卜。

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

客馆月斜寒梦断,仙舟风稳去帆飞。

溪水沄沄云出山,行边意思自相关。

欲从杖履吾已老,犹喜诗书君未

去年池馆同君醉,正是花时。

隔院韶辉。

桃李欣欣、如与故人期。

相望两地今千里,还对芳菲。

春色分谁。

雨惨风愁、依旧可怜枝。

蜗角名,蝇头利。

老天术何巧,以此役斯世。

昨日一替死,今日一替生。

暗里换人人不悟,门前每日见人行。

羲尧体乾运,王道持伦纲。

舜禹袭神器,精一斯传彰。

周亡《雅》、《颂》息,仲尼语张皇。

伊说佐受命,况轲司振扬。

伟兹大经奥,百世垂辉光。

陵夷几更历,明晦违天常。

濂洛启潜綍,建中续虞唐。

青田荆山璞,宏闻皎旻苍。

寸心宰灵妙,昏塞非违伤。

动静该至理,惕焉惟内强。

圣训炳星日,卓操逾冰霜。

横经宅雄胜,古象增浑庞。

雪馆夜灯集,风庭春雨长。

关闽觉支蔓,吴楚被余芳。

驽质愧庸昧,师谟幸遵详。

云岑慕远谒,佛刹榛莱藏。

探陟访遗旧,荒基屹崇冈。

肃衿悚瞻睇,天宇澄秋阳。

翠台耸前挹,旷缈归毫芒。

浮观励先躅,敢意窥鸿荒。

湍驶难砥柱,大音孰仪凰。

八表视环辙,千龄仰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