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与友人书(节选)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注释

(1)孤陋:片面、浅陋。

(2)觉:自觉。
(3)域:地方。
(4)资:盘缠。

(5)审:详细。审问:详细考究。

(6)稽:探究,考察。

(7)庶几:差不多。

(8)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9)邑:地方,

(10)丘:孔丘,即孔子。

(11)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12)勉:勤勉,努力。

(13)为学;做学问

(14 )方:地方

(1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

(16)犹当:还应当

(17)济:有利
(18)丘:孔子。

赏析

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文章的结构呈放射状。作者从为学者与自我、现实的学友、书本(实际上仍是人——古代作者或书中古人)、历史的“学友”(文中提到了孔子,实际上是指对提升学者的学养有帮助的一切古人)的关系切入,精到地阐述了这四组关系中的心灵互动的重要性。他要求为学者做到博学审问(广泛涉猎,详细考究)、稽(与别人心灵契合)、求其是非之所在(实际上指学会辨析,学会批判),使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作者强调为学不是始于学习,终于学习,而应该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即“有济于天下”。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不进则退。这是为学者必须谨记的一条法则,圣人也不例外。

  文中提倡的是一种注重“广博、渊深、实用”三位一体的治学观,辨证而深刻,实在而灵活。这不仅对当时的学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对现代的人们如何打造书香人生,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的。

诗人简介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 1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山留盘瓠迹,洞有秦人书。

风力驱寒,云容呈瑞,晓来到处花飞。

遍装琼树,春意到南枝。

便是渔蓑旧画,纶竿重、横玉低垂。

今宵里,香闺邃馆,幽赏事偏宜。

风流,金马客,歌鬟醉拥,乌帽斜欹。

问人间何处,鹏运天池。

且共周郎按曲,音微误、首已先回。

同心事,丹山路稳,长伴彩鸾归。

晚起倦梳妆,斜压翠鬟云鬓。

手捻花枝辄笑,问青鸾音信。

绣帘慵卷玉钩垂,风篁奏余韵。

灯火黄昏院落,报雕鞍人近。

空山冥冥云雾窗,春风好梦攲残缸。

朝来果得故人书,微凸而么犀锷双。

贵人争买百璎珞,此心儿女久已降。

坐观市井起攘袂,念之使我心纷庞。

领君此意九鼎重,我呻吟有力安能扛。

何时来施三昧手,慰我渴梦思长江。

冰壶冷浸玉芙蕖,三伏炎蒸一点无。

净洗砚池瀦墨渖。

乘凉要答故人书。

灯花太喜酒樽空,客路真成印雪鸿。

出寒曲中迷灞滻,筹边图裹认维松,汗鞮虱胄心犹壮,篷矢桑弧鬓已翁。

东望只知归计是,轻舠苕霅采夫容。

试数阶蓂有几,昨朝看到今朝。

南薰早动舜琴谣。

端为熊_梦兆。

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

天风从此上扶摇。

回首不劳耕钓。

知维摩燕坐次,可授散花女,俾歌之。

以侑茗饮否?

艾子,汝为老人书以寄之问讯花庵主。

这一宗、拍板门槌,是谁亲付。

逢翰墨场聊作戏,那个是真实语。

算惟有、青山堪住。

玉立林幽真脱洒,又何妨、白石和泉煮。

底用判,云游据。

朝三暮四从渠赋。

且随缘、家养园收,自然成趣。

此外盘蜗余一室,人我两俱无负。

要参到、道心微处。

尽做逃禅逃得密,也难遮、拨草来寻路。

应为拨,懒残芋。

寿觞庭户,正柳明桃炫。

拟斫江鱼鲙银线。

被春风吹入,花锦城中,惟有梦,时到轻轩翠_。

归来春已过,桃柳成阴,但喜庭闱镇强健。

更得故人书,遗我瑰词,应重记、去年相见。

望白鹤朱霞杳难攀,谩芳草如烟,青青河畔。

久不上春台。

直待将身跨九垓。

懒向人间深有谓,氛埃。

难趁邪风伤圣胎。

水槛映山斋。

赏遍从容首自回。

长谢故人书曲意,徽哉。

赢得腰琴拂袂来。

旧恨新愁无际。

近水远山都是。

西北有高楼,正为行藏独倚。

留滞。

留滞。

家在吴头楚尾。

寿觞庭户,正柳明桃炫。

拟斫江鱼鲙银线。

被春风吹入,花锦城中,惟有梦,时到轻轩翠_。

归来春已过,桃柳成阴,但喜庭闱镇强健。

更得故人书,遗我瑰词,应重记、去年相见。

望白鹤朱霞杳难攀,谩芳草如烟,青青河畔。

功名饱听儿童说。

看公两眼明如月。

万里勒燕然。

老人书一编。

玉阶方寸地。

好趁风云会。

他日赤松游。

依然万户侯。

寿觞庭户,正柳明桃炫。

拟斫江鱼脍银线。

被春风吹入,花锦城中、惟有梦,时到轻轩翠幰。

归来春已过,桃柳成阴,但喜庭闱镇强健。

更得故人书,遗我瑰词,应重记、去年相见。

望白鹤朱霞杳难攀,谩芳草如烟,青青河畔。

试金石真伪立可辨,贞姿号试金。

虽无褒贬口,似有是非心。

采取山溪远,缄藏箧笥深。

矿人如未决,终日自相寻。

画饼充餐必也虚。

刻舟求剑决然无。

痴心密数人遗契,妄念重寻兔守株。

先圣迹,古人书。

*糠难作夜光珠。

万缘拂尽方知道,妙处那能说与

拂剑整装,光射紫霄,斗牛色寒。

大丈夫不作,儿曹离别,何须更唱,三叠阳关锦还乡,油幢佐幕,谁道青天行路难。

从今去,听声名焰焰,飞动岷山。

征途少饮加餐。

要做取功名久远看。

卷长风吹醒,剑关云气,更须砥柱,三峡惊湍。

闻道槐庭,已登安石,此去须弹贡禹冠。

明年里,踏梅花有分,相见长安。

予读古人书,遂识古人面。

不是识古人,邪正心自见。

贵义轻财求俗誉,一钱与人便骄倨。

昨朝为火今为冰,此道非君独抚膺。

我虽券内士,常思方外游。

未见夫铁脚,况逢钁头。

癯然只树老,隐此阴崖幽。

修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

甚欲效柳子,冉溪买西丘。

又欲追白傅,香山寻石楼。

忽开化人书,书中有鸣球。

其鸣疑飞泉,清绝或可侔。

乃是寄我诗,恨我昔莫留。

观者勿疵瑕,谓以声音求。

句法传丛林,五言如汤休。

昔时邂逅长安道,下马通名何草草。

今来会晤阖城傍,把剑语故俱茫茫。

问君何来西出秦,拂君衣上洛阳尘。

颜凋但使友人识,金尽徒令妻嫂嗔。

君不见吴王官阙荒芜久,世事何如饮醇酒。

新月正照鹿台花,离心欲赠华亭柳。

男儿快意须目前,安用余名润身后。

蒲鞭为郡有刘君,骢马风流迥不群。

江上鲈鱼逢正美,客中鹤唳更堪闻。

莫嗟失路无知己,行见张华荐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