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暮春浐水送别 / 一作暮春送客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译文

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

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

注释

浐水:亦称为产水,发源于蓝田县西南的秦岭,号为关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汇合后流经当时的大明宫前,再北流入渭水。

绿暗红稀:绿叶茂密,红花减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

凤城:指京城长安。西汉时长安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长安因此又称凤城。

古今情:思今怀古之情。

行人:指诗人送别的远行之人。

宫前水:即指浐水。

赏析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但多针对一时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紧扣诗题“暮春”二字。鹅黄明丽、远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两句,则由次句“古今情”牵引而来。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绝上》云:“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此“意”,即为送别之情,感怀之意。则“古今情”三字实为全诗灵魂所在。此诗首句隐笔蓄势,次句妙笔轻点,第三句转笔再蓄,末句合笔浓染。诗人于情、景之间自由出入,巧妙运用“绿暗”“红稀”“宫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围的黯然意象,曲笔道尽衷肠,实现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谐美感。《唐诗解》卷三〇曰:“水声无改岁月难留,望宫阙而感慨者几人矣。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怅?”此说固然洒脱,但面对别离,心生愁意终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之说。而这首内涵深广、情韵悠扬的作品,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艺术魅力,才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传为绝唱。

诗人简介

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2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北苑春风小凤团。

炎州沈水胜龙涎。

殷勤送与绣衣仙。

玉食乡来思苦口,芳名久合上凌烟。

天教富贵出长年。

信天缘,何为者,非达亦非贤。

终朝开咮不敢仰,待鱼落咮急下咽。

大鱼变化小鱼黠,谁肯效命于尔前。

皇天日月高,无心怜尔曹。

几欲强求索,岂不监漫画。

称彼兕觥後,三日是中元。

地官较善,龙章玉珮压仙班。

自是德星孕秀,直与寿星争耀,茨福正绵绵。

堂已富金玉,屣踪视王官。

趣清闲,心洒落,在花间。

桃培万岁,千年仙种又栽莲。

静对秋香菊耐,长共岁寒松老,生意满西园。

待看椿同桂,洗馥迈燕山。

月转花枝清影疏。

露华浓处滴真珠。

天香遗恨罥花须。

沐出乌云多态度,晕成娥绿费工夫。

归时分付与妆梳。

两只补天手,一片济时心。

信道相门再相,现此宰官身。

涤洗乾坤都了,填压华戎既定,治世庆升平。

中外为冠冕,闻望耸簪缨。

星昴降,蓬矢挂,属芳辰。

黄阁一秋来早,明日又三旬。

庭戏莱衣双桂,砌列谢兰无数,廊庙会风云。

愿衍庄椿算,长沛傅岩霖。

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

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

懊恼天仙应有以。

水芝卧玉腕,天棘舞金丝。

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色雨园葱。

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等秋鸿。

处处春山翠重。

妆浓未试芙蓉脸。

却扇凉犹浅。

粉轻红袅一生娇。

风外细香时伴、湿云飘。

双飞属玉来还去。

谁识幽闲趣。

莫教疏雨黄昏。

已是不禁秋色、怕销魂。

水月一联诗,桃杏不敢近,卷锦归之梅,梅花无可逊。

奉祝出阊阖,祷雨祠中元。

陈祠信已荐,拱俟心变虔。

山云屡触石,散去如飞烟。

惭衷迫秋阳,汗流颈徒延。

趑趄念亡状,归马不敢鞭。

云台欲旬浃,蹇兆方解悬。

皇慈喜嘉霔,报贶礼弗偏。

谓乃百神功,共相成丰年。

遣昨致祠吏,奔趋各如前。

我载谒水府,意惑口莫言。

黄屋四海心,责已汤未贤。

抑畏动黎庶,精诚格高圆。

正恐三日雨,新敕下九天。

神令享丰报,然乎其不然。

贪功认有者,鄙贱人所怜,神聪冠四渎,宜弗蹈尔愆。

益思赞元化,后郊图所先。

小臣此将命,芒剌终未捐。

得意穿云度水,及时斫玉分金。

兹游了却未来心。

怪我归迟一任。

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

个中真味少知音。

不是清狂太甚。

万水千山来此土。

本提心印传梁武。

对朕者谁浑不顾。

成死语。

江头暗折长芦渡。

面壁九年看二祖。

一花五叶亲分付。

只履提归葱岭去。

君知否。

分明忘却来时路。

炎炎火,滚滚汤。

中间一点忒清凉。

更玲珑,分处香。

生祥瑞,吐祥光。

瑞祥光彩结红霜。

产胎仙,现玉皇。

百折清泉绕舍鸣。

隔年杨柳绿阴成。

藕花多处一舟轻。

行处自由皆乐事,得来无用是虚名。

等闲荣辱不须惊。

水鷁风帆,两眉只解相思皱。

悄然难受。

教我怎唧?。

待得书来,不管归时瘦。

娇痴後。

是事撋就。

只这难依口。

水府火龙藏。

烟雾朦胧琐桂光。

气动随风成造化,中央。

聚变刀圭药味香。

不见坎中阳。

虚室无阴本体彰。

育出朝元真浩气,琼浆。

攒簇丹炉

代城上春云低阁雨。

渐觉春随,一片花飞去。

素颈圆吭莺燕语。

不妨缓缓歌金缕。

堕纪颓纲公已举。

但见清风,萧瑟随谈绪。

借寇假饶天不许。

未须忙遣韶华暮。

山城水隘小桥傍。

竹里早梅芳。

纵有丹青图画,难描幽韵清香。

妖娆天赋,偏宜素淡,杨氏宫妆。

雅态何须艳丽,孤标不在春光。

渐台水,深几许?

使者来,谁遣汝?

不见君王符,空传君王语。

渐台水,行宫不可度。

妾死犹首丘,君行在何处,平生委质身为君,此时重信轻妾身。

君不还,妾当死。

台高高,水弥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