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任 一作:待)

译文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注解

1、凤尾香罗:凤纹罗;罗:绫的一种。

2、顶:指帐顶。

3、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注释

译文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注解

1、凤尾香罗:凤纹罗;罗:绫的一种。

2、顶:指帐顶。

3、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赏析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像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读者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诗人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38篇诗文

诗文推荐

此道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

调和铅汞不终朝。

早睹玄珠形兆。

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

工夫容易药非遥。

说破人须失笑。

归轩小驻莫匆匆,佳节胡宜客路中。

已缔金兰千载契,政思萸菊一樽。

磕山烟薄秋容瘦,槐衮帘疎晚照红。

此兴向君歹不浅,要看醉帽受西风。

灵均侈山林之乐,薄笼绡袴,幽放檀心。

妖舞春风身醉香,力难扶也。

四时着平分。

三春禀融烁。

迟迟和景婉。

夭夭园桃灼。

携朋适郊野。

昧爽辞鄽廓。

蜚云兴翠岭。

芳飙起华薄。

解辔偃崇丘。

藉草绕回壑。

际渚罗时{?/敕}。

托波泛轻爵。

日重光。

奈何天回薄。

日重光。

冉冉其游如飞征。

日重光。

今我日华华之盛。

日重光。

倐忽过。

亦安停。

日重光。

盛往衰。

亦必来。

日重光。

譬如四时。

固恒相催。

日重光。

惟命有分可营。

日重光。

但惆怅才志。

日重光。

身没之后无遗名。

檐外浮岚{堧土换日}惊动堆,道人清眼为渠开。

餐钱官薄何须计,直为南山亦合来。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梵语华言译不成,玉几重新添注解。

安义炳然,无人邻解。

赖有同风知,点头道奇怪。

彷彷佛佛,一似东山瓦鼓歌。

腔调宛同,声无高下。

彭八剌拶,未在未在。

裘薄便冬暖,箪空畏午饥。

临成乞米帖,看入借车诗。

学古心犹壮,忧时语自悲。

公卿阙自重,社稷欲谁期?

有弓莫朝射,有剑莫夜舞。

舞剑空惊半夜鸡,射弓须射南山虎。

当年意气双白虹,三尺宝剑两石弓。

平沙软草马蹄疾,仰面射落南飞鸿。

归来面皱头雪白,鱼皮包剑弓挂壁。

逢君一笑杯酒空,怜我衰颜手无力。

手无力,眼有眵,作歌赠君君莫疑。

英雄老去众所薄,何独区区杨去非。

先生年五十,更名曰去非。

天寒不知翠袖薄,日暖但觉玉烟生。

当年不合弃金轮,忍冻吞饥度六春。

又被毛头星换眼,至今苦屈未能伸。

瑞岩不孝,尚有慈心。

烧块木头修薄供,且图温饱过,切忌赚他人。

聚散无期。

乖仳易端。

之子名扬。

鄙夫忝官。

素质成漆。

巾褐惧兰。

迁流推薄。

云胡不叹。

为鱼须处海,为木须在岳。

一登君子堂,顿觉心寥廓。

右听青女镜,左听宣尼铎。

政术似蒲卢,诗情出冲漠。

从来苦清苦,近更加澹薄。

讼庭何所有,一只两只鹤。

烟霞色拥墙,禾黍香侵郭。

严霜与美雨,皆从二天落。

苍生苦疮痍,如何尽消削。

圣君新雨露,更作谁恩渥。

即捉五色笔,密勿金銮角。

即同房杜手,把乾坤橐籥.休说卜圭峰,开门对林壑。

霜华摇落。

亭亭皓月侵朱箔。

梦回欹枕听残角。

一片寒声,风送入寥廓。

眼前风月都如昨。

独眠无奈情怀恶。

凭肩携手于飞约。

料想人人,终是赋情薄。

信任水云游,欣放灵猿傻。

要去随霞恣害风,乘良马。

稳坐香罗帕。

南北与东西,选甚高和下。

处处来回得自如,呈弓马。

会把明珠射。

东风吹柳日初长。

雨馀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

睡损红妆。

香篆暗消鸾凤,画屏萦绕潇湘。

暮寒轻透薄罗裳。

无限思量。

屯云蔽曾岭。

惊风涌飞流。

零雨润坟泽。

落雪洒林丘。

浮氛晦崖巘。

积素惑原畴。

曲汜薄停旅。

通川绝行舟。

罗衾薄。

帘外五更风恶。

醉后题诗浑忘却。

乌啼残月落。

憔悴何郎东阁。

病酒不禁重酌。

袖里梅花春一握。

幽怀无处托。

薄昌之泽,派引天潢。

闰娥出入,浩渺微茫。

盖高斯覆,独隔对疆。

我思六合,笔正吉昌。

冰看时俗薄,雨弄客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