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译文

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开阔,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这次远离家乡游历,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注释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⑶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⑷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⑸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赏析

荆门山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船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放弃前一个,而选后一个;而李白对后者的态度很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至于对前者,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所以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都是一反张翰的意思,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志”。诗的第四句说,饱览绍兴的名山佳水,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兴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达到目标。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诗人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全诗虽四句,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集中地抒发了诗人年轻时“仗剑去国”的热情,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用而有新意,使读者读来没有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背景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当年李白再游峨眉山,秋间经清溪、渝州、三峡去蜀,来游楚地,在离开荆门时作此诗。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0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楚国封疆六千里,荆门岩峦十二碚。

伊余龙钟归海涯,千山万水情自怡。

梦公别我还上国,江边惨执行迟迟。

向我道云中觅伴未得伴,又示我数首新诗尽是诗。

只恐不如此,若如此如此,即须天子知。

萧萧金吹荆门口,槐菊斗黄落叶走。

前程胜事未可涯,但恐圭峰难入手。

莲峰掌记韩拾遗,雁行雍穆世所稀。

二十年前即别离,凭师一话吟朝饥。

京华逆旅,转头岁月十年中。

悠悠真赏难逢。

牢落黄金已尽,仆马亦龙钟。

但平生豪气,未减元龙。

临江故封。

吴与蜀,渺西东。

此幕聊堪一笑,且叹途穷。

扁舟南下,正霜落荆门江树空。

诗有兴、说与飞鸿。

春江下白帝。

画舸向黄牛。

锦缆回沙碛。

兰桡避荻洲。

湿花随水泛。

空巢逐树流。

建平船{姊女=木}下。

荆门战舰浮。

岸社多乔木。

山城足逈楼。

日落江风静。

龙吟回上游。

荆门道,在何许,万里迢迢入南楚。

故人何事未归来,满目豺路多阻。

路多阻兮可奈何,矍铄帘公亦奚取。

期君终日醉如泥,贤似灵均醒时语。

巫山高,巫山之高高不极。

寒江西来曳练长,群峰森罗十二戟。

清狖悲号裂翠崖,老蛟怒门摧丹壁。

轻生重利三马客,一叶直冲高浪白。

船头吟啸坐自如,仰视长天不盈尺。

丛祠象设俨山椒,巫祝纷纷非一朝。

云是高唐神女之所处,至今暮雨常萧萧。

我闻神理明且直,兴亡唯观恶与德。

安肯来从楚国君,凭依梦寐为淫昏。

襄王之心自荒惑,引领日望阳台云。

独不思怀王西行不复返,甲光照地屯秦国。

蚕食黔中下荆门,陵园宗庙皆烧焚。

社稷飘零不复存,嗟嗟若敖蚡冒将,筚路蓝缕皆辛勤。

今节恩赐沐,把菊开清尊。

天涯信音来,扩缄为一欣。

展视未竟幅,泪雨益帨帉。

辞家甫八年,边尘覆全坤。

平生几亲故,半为捕鱼死魂。

纵脱虎口涎,亦复马鬣坟。

所幸二犹子,从弟偕诸孙。

崎岖矛戟中,偶得性命存。

意欲守丘垅,死不去榆枌。

是我时陈卿,受命开帅垣。

奋身艰危际,勉图戡济勋。

铲壕峙城壁,锄荒列营屯。

敌至誓固守,为力良艰勤。

变故起肘腋,辕账塞轒輼。

一死事则已,万恨谁与论。

遗氓能几何,天未许贷原。

貔虎暂敛退,寇盗不定期纷纷。

哀我数子者,挈孥竞惊奔。

亦不免维絷,恐迫甚滋焚。

掠夺寺得脱,归来匿空村。

生涯荡无余,暴敛何寡恩。

万里无视诉我,重我忧心熏。

尔苦我得知,尔创我得扪。

岂不忆松槚,岁时荐炮燔。

永惟宗祀计,忍自遏其源。

威也吒我久,尚以穷愁言。

宁不思尔曹,命危豺虎群。

安得田二顷,有屋休寒暄。

顺风招之来,相与共饔餐。

皇后职生化,蛰蛰庶且蕃。

胡忍趣其毙,狝割如羔豚。

夙传老上殒,国乱犹丝棼。

若为秋风高,已复群吠狺。

呼童具黑渖,襞纸当前轩。

万一邮传通,庶几信息闻。

严装理航棹,及春下荆门。

余公新受钺,尚义气薄云。

感我骨肉念,不难只手援。

芘计不早决,噬脐何复云。

愤极思一吐,声出辄复吞。

长谣欲上诉,九穹隔重阍。

劫运极必复,玉石可不分。

韩公国大贤,道德赫已闻。

时出为阳山,尔区来趋奔。

韩官迁掾曹,子随至荆门。

韩入为博士,崎岖送归轮。

(《送区弘》。

《事文类聚》)。

常爱武陵郡,羡君将远寻。

空怜世界迫,孤负桃源心。

洛阳遥想桃源隔,野水闲流春自碧。

花下常迷楚客船,洞中时见秦人宅。

落日相看斗酒前,送君南望但依然。

河梁马首随春草,江路猿声愁暮天。

丈人别乘佐分忧,才子趋庭兼胜游。

澧浦荆门行可见,知君诗兴满沧洲。

西江望士众长兼,卓荦传家在一男。

壮志异时开史牒,妙龄终日对书龛。

桂堂发策收科选,樱苑颁诗豫宴酣。

大邑援琴聊试可,小州怀绂果才堪。

分台拜职荣先入,抗疏辞恩耻横覃。

劲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

龙鳞直为当官触,虎穴宁关射利探。

朱毂兽头终协梦,粉闱鸡舌更须含。

均输北转荆门鷁,劝课西临蜀市蚕。

期信有儿迎郭汲,食贫无地乞羊昙。

櫜垂铃栈驼鸣(囗中加竭去立),节拥棠郊虎视眈。

归见广墀瞻斧藻,对扬初服改朱蓝。

进班华省财方阜,出按穷边虏稍戡。

帝命贾琮当冀北,民歌姬奭次周南。

投壶飨客鱼无乙,伐鼓搜兵马有驔。

鲸鬣掀红旗杳杳,虬髯吒黑纛鬖鬖。

威加诸部风霜肃,惠浸连营雨露涵。

大斗时时能剧饮,轻裘往往只清谈,乾龙已应天飞五,晋马徐观昼接三。

道在君臣方自合,德侔乡长亦谁惭。

便蕃肯较平生宠,放旷皆知雅性妉。

委佩去辞廷殖殖,扬舲来得府潭潭。

一尊客语从容尽,千里人情委曲谙。

岂但故多扶杖祝彭聃。

幕中俊乂闲刀笔,帐下骁雄冷剑镡。

楚地怪须留汲黯,萧规疑欲付曹参。

从来贵势公何慕,自是贤名上所贪。

未信逸身今以老,且当忧国每如惔。

论心邂逅胶投漆,搔首低徊雪满簪。

镇抚未惊移岁月,追攀曾许赏烟岚。

余欢遽隔新亭饯,宿惠难忘旧馆骖。

卷曲尚谁知散栎,峥嵘空此咏枯楠。

夜雨剪残春韭。

明日重斟别酒。

君去问曹瞒。

好公安。

度看如今白发。

却为中年离别。

风雨正崔嵬。

早归来。

秋风欻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

洞庭扬波江汉回,虎牙铜柱皆倾侧。

巫峡阴岑朔漠气,峰峦窈窕谿谷黑。

杜鹃不来猿狖寒,山鬼幽忧雪霜逼。

楚老长嗟忆炎瘴,三尺角弓两斛力。

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渔阳突骑猎青丘,犬戎锁甲闻丹极。

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

白头有如新,倾盖或如故。

乃知意气间,投分自有处。

魏公使汉南,风采耸一路。

凋残濡膏泽,冤讼廓氛雾。

游刃若发硎,调琴不胶柱。

平生不相识,见我国士遇。

杯盘倒箱箧,笑语杂卮寓。

岂惟倾肺腑,便可托婴孺。

慰我畴昔心,何啻封万户。

离觞岘山曲,握手惜约会聚。

江风吹行色,短棹不得住。

临岐亦何言,加餐纳多祜。

岭开越峤通交趾,路转荆门入九疑。

蒙泉岁晚,偶扁舟、同泛一池寒渌。

四者难并谁信道,草草幽欢能足。

美景良辰,赏心乐事,更有人如玉。

今宵此会,陋邦惊破衰俗。

豪俊傅粉诸孙,几年分袂,一笑还相逐。

痛饮厌厌清夜永,那管更深催促。

宋玉词章,陶潜风概,况继前贤躅。

故人未至,座中仍对梅福。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

sC々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

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

琵琶寺里响空廊。

熨火陂前湿荒戍。

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

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

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

摩天古木不可见,住岳高僧空得名。

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前年匹马辞军幕,今年千骑从天落。

座主门生合虎符,棠阴夹路春如昨。

身名贵骤俗所羡,使君夷然心澹泊。

父书盈箧本孙吴,师灯一点伊落。

莽莽丛榛乱草中,孤松昂昂立冰壑。

自古十二取世官,换得青袍发几鹤。

曾因穷达悟乘除,以宠为危不为乐。

荆门形势衿喉地,新城突兀壕未鉴。

天子忧边复爱民,鉴壕还恐妨犁获。

谓君夙抱文武资,须君小试绥怀略。

予闻卫国如卫身,痈疽毒肠胃肠薄。

堂堂人物守边州,国中群盗令谁缚。

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

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

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蒨.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

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巫山高,望不极。

飞鸿欲度愁无力,我欲绝之乏羽翼。

峡江水急荆门远,鱼龙游之不能转。

下无舟楫上无梁,我欲济之忧力尠。

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

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

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

初开不容碗,渐去已如帛。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不能致雷雨,灩灩吐寒碧。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