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⑴掩:关闭。柴扉:柴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窈蔼潇湘空。
翠涧澹无滋。
寂历百草晦。
歘吸鹍鸡悲。
清阴往来远。
月华散前墀。
炼药瞩虚幌。
汛瑟卧遥帷。
水碧验未黩。
金膏灵讵缁。
北渚有帝子。
荡瀁不可期。
怅然山中暮。
怀痾属此诗。
亭亭西樵峰,宛在南海湄。
日华丽仙掌,影漾金银池。
我昔扁舟纵长往,凌风浩荡烟霞想。
幽寻更欲探神奇,复向罗浮事仙赏。
仙家三十六洞天,罗浮敻与沧洲连。
丹霞射影四山静,群真环佩来翩翩。
蕊珠之峰数千丈,君时与我缘萝上。
水帘直下飞晴虹,万壑天风度流响。
山中刘郎司玉台,仙书授我琅函开。
心如明月炯虚照,身与浮云同去来。
此时会合那能再,尘土分飞忽三载。
我行奏赋登金门,君亦乘轺度淮海。
淮海迢迢烟树深,相思岁晚结愁心。
晴天万里碧云远,何由一寄还山吟。
山中洞房春寂寂,山中之人长叹息。
松花酒熟人不归,瑶草东风几回碧。
有个头陀,形等枯株,心犹死灰。
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
何处_花,忽相导引,莫是天宫迎赴斋。
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讲席初开。
这边尚自徘徊。
笑那里纷纷早见猜。
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
老子无能,山僧不会,谁误檀那举请哉。
山中去,便百千亿劫,休下山来。
夫子虽穷气浩然,轻蓑短笠傲江天。
薄游到处唯耽酒,归去无心苦问田。
泮上讲官殊不俗,山中老簿亦疑仙。
相従未足还辞去,欲向曹溪更问禅。
〈姜如晦方作岭外之行。
〉
楚巫醉兮君不留,春风起兮木兰舟。
弭余楫兮饮君酒,君既不顾兮驾龙以出游。
凌九江兮勒沧海,万龙舞兮百灵会。
君孔乐兮我思君,望君故居兮其上片云。
水沦沦兮石碌碌,空祠草长兮风雨入君屋。
山中春兮鸟鸣悲,明月皎皎兮中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