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注释

1、无定据:没有一定。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几许:多少。

赏析

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从前幽怨应无数”。首句议论,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描写而来。面对古战场的凄凉景色,郁结在心头的愁恨无法计算。正如唐·李颀《古从军行》所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接下二句叙事:“金戈铁马,青冢黄昏路。”“金戈铁马”,代表战争。“青冢黄昏路”,用汉王昭君和亲故事,代表和亲。二句概括了战、和两种办法。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时战时和,或二者并用,这就是历史。“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末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作者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战场,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这深情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词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而读完作者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背景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

诗人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235篇诗文

诗文推荐

春入花梢红欲半。

水外绿杨,掩映笙歌院。

霁日迟迟风扇暖。

天光上下青浮岸。

归去画楼烟暝晚。

步拾梅英,点缀宫妆面。

美目碧长眉翠浅。

消魂正值回头看。

黄鹂占高枝,蝴蝶恋芳草,达人能岸胡,儿女被春恼。

和风吹衣裳,白日照怀抱。

天地为我园,众目一何小。

东皇行仲月,南极现朱鸟。

虞帝被袗衣,周五在灵沼。

天飞既览德,於{左牛台刃}亦知道。

感此弥恨长,冉冉以空老。

别后相思无限忆。

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

拟写相思持送似。

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

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

多少相思都做泪。

一齐泪损相思字。

桂影团团光正满。

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

非镜非蟾君细看。

元来却是吴姬扉。

一曲阳春犹未遍。

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

好著红绡笼玉腕。

轻敲引入笙歌院。

梨叶初红婵韵歇。

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

枕簟乍凉铜漏彻。

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虫吟秋露结。

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

多少衷肠犹未说。

珠帘夜夜朦胧月。

小阁阴阴人寂后。

翠幕褰风,烛影摇疏牖。

夜半霜寒初索酒。

金刀正在柔荑手。

彩薄粉轻光欲透。

小叶尖新,未放双眉秀。

记得长条垂鹢首。

别离情味还依旧。

潋滟长波迎鹢首。

雨淡烟轻,过了清明候。

岸草汀花浑似旧。

行人只是添清瘦。

沈水香消罗袂透。

双舻声中,午梦初惊后。

枕上懵腾犹病酒。

卷帘数尽长堤柳。

移得绿杨栽后院。

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

不比灞陵多送远。

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

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

分付与春休细看。

条条尽是离人怨。

花里传觞飞羽过。

渐觉金槽,月缺圆龙破。

素手转罗酥作颗。

鹅溪雪绢云腴堕。

七盏能醒千日卧。

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醉色轻松留不可。

清风停待些时过。

,香味不可言,诚佳品也。

感荷作长短句,寄之一笑带上乌犀谁摘落。

方响匀排,不见朱丝约。

一个拈来香满阁。

矮炉翻动松风壑。

几日余酲情味恶。

七碗何须,一啜都醒却。

两腋清风无处着。

鱼尾霞生明远树。

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

一笑相逢蓬海路。

人间风月如尘土。

剪水双眸云鬓吐。

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

此会未阑须记取。

桃花几度吹红雨。

最是一年秋好处。

橘绿橙黄,半带金茎露。

翠幕珠帘开紫府。

五云深处台星聚。

昨夜玉皇传诏语。

闻道君家,勋业高前古。

赐与金丹并玉醑。

一片花飞春意减。

雨雨风风,常恨寻芳晚。

若个花枝偏入眼。

尊前细问春风拣。

醉里看花云锦烂。

只记莺声,不记红牙板。

留著佳人鹦鹉盏。

飘粉吹香三月暮。

病酒情怀,愁绪浑无数。

有个人人来又去。

归期有恨难留驻。

明日尊前无觅处。

咿轧篮舆,只向双溪路。

我辈情钟君谩与。

为云为雨应难据。

燕子楼边春意早。

楼上红妆,何似当时好。

一自画眉人去了。

梦魂暗逐天涯*。

蹋蹋马*江路杳。

数尽归期,屈指东风老。

惆怅一春欢事少。

临水衰葵欹欲倒。

三两幽花,更比初开好。

何处飞来金凤小。

碧筵开彻忘忧草。

月桂新裁枝叶少。

一朵妖红,点破江烟晓。

最爱牵牛随意绕。

山抹修眉横绿净。

浦溆生寒,立尽梧桐影。

香灺未消帘幕静。

醉红如洗风吹醒。

一夜秋声连玉井。

梦落孤篷,已尽山阴兴。

戍角凄凉清漏永。

江南烟雨何堪省。

世变无情风挟雨。

长夜漫漫,何日开晴午。

白发萧疏惊岁序。

儿嬉漫说重重午。

粒啄偷生如抟黍。

过计何须,负郭多南亩。

曾著宫衣沾雨露。

如今掩袂悲湘浦。

小阁阴阴人寂后。

翠幕褰风,烛影摇疏牖。

夜半霜寒初索酒。

金刀正在柔荑手。

彩薄粉轻光欲透。

小叶尖新,未放双眉秀。

记得长条垂鹢首。

别离情味还依旧。

可煞潼人真慕顾。

接得官时,只道来何暮。

岁岁何曾_得住。

遂人又见迎将去。

谩自儿曹相尔汝。

心事同时,千里元相梧。

况是棠阴随处处。

秋江夜月春空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