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赏析

【赏析】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整体把握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诗人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3篇诗文

诗文推荐

倅廨偏宜置酒过,亭前花月至今多。

不知三影吟成后,可载兜娘此地歌?

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

田园只是旧耕桑。

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

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

绿窗剗地调红妆。

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

鼓报黄昏禽影歇。

单衣犹未试,觉寒怯。

尘生锦瑟可曾阅。

人去也,闲过好时节。

对景复愁绝。

东风吹不散,鬓边雪。

些儿心事对谁说。

眠不得,一枕杏花月。

倚花傍月,花底歌声彻。

最好月筛花影,花月浸、香奇绝。

双溪秋月洁。

桂棹何时发。

客里明朝送客,多少事、且休说。

只记来时节。

又三年、朱炜过了,恰如时霎。

独立薰风苍凉外,笑傍环湖花月。

多少事、欲拈还辍。

扶木之阴三千丈,远茫茫、无计推华发。

容易过,三十八。

此身待向清尊说。

似江头、泛乎不系,扁舟一叶。

将我东西南北去,都任长年旋折。

风不定、川云如撇。

惟有君恩浑未报,又故山、猿鹤催归切。

将进酒,缓歌阕。

想煞你,当初一见好至诚。

想煞你,身材苗条脸儿俊。

想煞你,花月下好句联吟。

想煞你,叫着小名儿低声应。

想煞你,临别前苦叮宁。

这衷肠事儿略略诉,却落得眼睁睁。

眼睁睁望着灯前壁上,壁上形怜影。

初而欣,久而厌。

明月夜光,多逢按剑。

但信得及,自有灵验。

绿阴红雨。

黯淡衣裳花下舞。

花月佳时。

舞破东风第几枝。

一杯相属。

从灺尊前三四烛。

酒尽花阑。

京洛风流仔细看。

渔舟簇簇。

西塞山前宿。

流水落红香远,春江涨、葡萄绿。

蕲竹。

奏新曲。

惊回幽梦独。

却把渔竿远去,骑鲸背、钓璜玉。

花香月色两相宜,惜月怜花卧转迟;

月落漫凭花送酒,花残还有月催诗。

隔花窥月无多影,带月看花别样姿;

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醉花枝。

之语。

就谱此曲以寄之。

花月少年场。

嬉游伴,底事不能忘。

杨柳送歌,暗分春色,夭桃凝笑,烂赏天香。

绮筵上,酒杯金潋滟,诗卷墨淋浪。

间袅玉鞭,管弦珂里,醉摧红袖,灯火夜。

回首事堪伤。

温柔竟处,流落江乡。

惆怅鬓丝禅榻,眉黛吟窗。

甚社燕秋鸿,十年无定,楚星燕月,千里相望。

何日故园行乐,重会风光。

百花开遍园林,又春归也谁为主。

深黄浅紫,娇红腻白,他谁能妒。

似不胜情,醉归花月,梦回云雨。

又丰肌、恰被东风摇动,盈盈底、霓裳舞。

世事纷纷无据。

与杨花、飞来飞去。

当年斗大,知他多少,蜂窥蝶觑。

金谷春移,玉华人散,此愁难诉。

漫寻思,承诏沈香亭上,倚阑干处。

杜宇声中去住,蜗牛角上输赢。

金瓯名字尽人争。

秋鸿影,湖水镜般明。

杨柳烟凝露重,莲花月冷风清。

万年枝稳鹊休惊。

邻家笛,夜夜故园

手拈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

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

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著衣。

兰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

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半掩桃花月。

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拏。

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

莫沾香梦绿杨丝。

千里春风正无力。

溪岸沈深属泛萍。

倾城容貌此推轮。

可怜虚度二年春。

暮暮来时骚客赋,朝朝新处后庭人。

天留花月伴羁臣。

花发千枝月一轮,天将花月付闲身;

或为月主为花主,才作花宾又月宾。

月下花会我留酌,花前月不厌人贫;

好花好月知多少?

弄月吟花有几人?

百花开遍园林,又春归也谁为主。

深黄浅紫,娇红腻白,他谁能妒。

似不胜情,醉归花月,梦回云雨。

又丰肌、恰被东风摇动,盈盈底、霓裳舞。

世事纷纷无据。

与杨花、飞来飞去。

当年斗大,知他多少,蜂窥蝶觑。

金谷春移,玉华人散,此愁难诉。

漫寻思,承诏沈香亭上,倚阑干处。

宿麦畦中雉_,柔桑陌上蚕生,骑火须防花月暗,玉唾长携彩笔行。

隔墙人笑声。

莫说弓刀事业,依然诗酒功名。

千载图中今古事,万石溪头长短亭。

小塘风浪平。

落星万点,一天宝焰下层霄。

人间叠作仙鳌。

最爱金莲侧畔,红粉袅花梢。

更鸣黾击鼓,喷玉吹箫。

曲江画桥。

记花月、可怜宵。

想见闲愁未了,宿酒才消。

东风摇荡,似杨柳、十五女儿腰。

人共柳、那个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