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译文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

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

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

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注释

①婵娟:形容形态美好。

②若为容:又叫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③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④碎,鸟鸣声细碎

赏析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婵娟”,是说容貌美好。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于濆《宫怨》)。此刻,她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迟疑起来,懒得动手了。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腻。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宫女说:“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这一联设色浓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归入“绮丽”一格。风是“暖”的;鸟声是“碎”的──所谓“碎”,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死寂的境界相对立;“日高”,见出阳光的明丽;“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这两句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诗的后四句虽是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幕,却可以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啜泣之声。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诗人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444篇诗文

诗文推荐

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为?

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敖恶无厌,不畏颠坠。

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

如何反是,以为乱矣?

宠邪信惑,近佞好谀;

废嫡立庶,忍为祸谟。

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津亭见。

瑶琴锦荐。

一弄清商怨。

今日重来,不见如如花面。

空肠断。

乱红千片。

流水天涯远。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

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

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

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

农用八政甘作其榖。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

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

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

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暮山层碧。

掠岸西风急。

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玉人还伫立。

绿窗生怨泣。

万里衡阳归恨,先倩雁、寄消息。

光世出门头懒回,身将西去犯斗魁。

风云自系鹏鹄健,里道正为骅骝开。

忆初乡赋选主司,数州侧脑听外台。

一朝吾乡腾荐口,姓名喜得丁与裴,笔摇试席动千指,匠精反愧木尽材。

六人既拔里中杰,黑白自可消怨猜。

君名稍稍近人底,岂是天意激后来。

主司南宫顷第一,又尝礼部预拣才。

颇伤辞律变新进,怪僻一鼓波遂颓。

既而移书六人者,历数齐弊有可哀。

且言文章贵体要,试格尤要合准裁。

六人既拜主司教,青云捷路知力推。

方今最曰场屋公,实艺可进那用媒。

君胸二纪富珍蕴,每向纸上挥琼瑰。

挂名省壁定显赫,续取科第仍崔嵬。

明年跃马游街尘,请君饮乾临别杯。

小院一枝梅。

冲破晓寒开。

晚到芳园游戏,满袖带香回。

玉酒覆银杯。

尽醉去、犹待重来。

东邻何事,惊吹怨笛,雪片成堆。

绣帘高卷倾城出。

灯前潋滟横波溢。

皓齿发清歌。

春愁入翠蛾。

凄音休怨乱。

我已先肠断。

遗响下清虚。

累累一串珠。

老去怕寻年少伴。

画栋珠帘,风月无人管。

公子看花朱碧乱。

新词搅断相思怨。

凉夜愁肠千百转。

一雁西风,锦字何时遣。

毕竟啼鸟才思短。

唤回晓梦天涯远。

别恨长长欢计短。

疏钟促漏真堪怨。

此会此情都未半。

星初转。

鸾琴凤乐匆匆卷。

河鼓无言西北盼。

香蛾有恨东南远。

脉脉横波珠泪满。

归心乱。

离肠便逐星桥断。

莲开欲遍。

一夜秋声转。

残绿断红香片片。

长是西风堪怨。

莫愁家住溪边。

采莲心事年年。

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春光还与美人同。

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水流云散各西东。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红摧绿锉,莺愁蝶怨,满院落花风紧。

醉乡好梦恰瞢腾,又冷落、一成吹醒。

柔红不耐,暗香犹好,觑著翻成不忍。

春心减尽眼长闲,更肯被、游丝牵引。

年年团扇怨秋风。

愁绝宝杯空。

山下卧龙丰度,台前戏马英雄。

而今休矣,花残人似,人老花同。

莫怪东篱韵减,只今丹桂香浓。

香雾湿云环。

蕊佩珊珊。

酒醒微步晚波寒。

金鼎尚存丹已化,雪冷虚坛。

游冶未知还。

鹤怨空山。

潇湘无梦绕丛兰。

碧海茫茫归不去,却在人间。

燕戏还檐际。

花飞落枕前。

寸心君不见。

拭泪坐调弦。

花影半。

晴色乍开云卷。

择胜寻春愁日短。

雨余山路晚。

涧底桃深红满。

人意不禁闲远。

胡蝶绕枝啼鸟怨。

东风吹酒面。

瘦绿愁红倚暮烟。

露华凉冷洗婵娟。

含情脉脉知谁怨,顾影依依定自怜。

风送雨,水连天。

凌波无梦夜如年。

何时北渚亭边月,狼藉秋香拂画

春色荒荒别浦,春潮滟滟长堤。

绿杨风喘客帆迟。

肠断江南双鲤。

短梦当年楚雨,扁舟后夜秦溪。

一声啼鸟怨春归。

人在酴醿花底。

不如归,烧痕青青春蕨肥。

茅篱数掩山四围,有秫可酿荷可衣。

世间何地非危机,曷不长守西山饥。

君不见秋崖醉眠钓鱼矶,六年不出山下扉。

不如归,长安道上烟尘飞,莫向山家怨落晖。

山弄夕辉眉淡扫。

溪分新水支流小。

醉梦风光凝望杳。

云树绕。

杜鹃怨处谁能晓。

浮世悠悠波渺渺。

蜗争何事何时了。

天为无情方不老。

休苦恼。

随缘诗酒清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