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

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悬圃裂,无乃潇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

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蹋孤舟立。

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

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

小儿心孔开。

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云门寺。

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赏析

作品赏析

  《草堂诗笺》编在自京赴奉先之后,以诗中有“蒲城风雨”句也。《英华》注:奉先尉刘单宅作。山水障,画山水于屏障也。  堂上不合生枫树①,怪底江山起烟雾②。闻君扫却赤县图③,乘兴遣画沧州趣④。  (首叙屏障山水。乍见而怪,甚言作势之异。赤县图,别是一幅。沧洲趣,指屏中山水。杨诚斋曰:诗有惊人句,如《山水障》云:“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是也。)  ①《礼记》:“堂上不趋。”《楚辞》:“湛湛江水兮上有枫。”②唐方言底字作何字解。《颜氏家训》、师古《匡谬》云:何物为底。此本言何等物,其后遂省何言,直云等物耳。谢灵运诗:“江山共开旷。”鲍照诗:“徘徊烟雾里。”③扫,谓挥洒笔下也。【钱笺】刘为奉先尉,写其邑之山水,故曰赤县图。《史记》:邹衍谓中国名赤县神州。赵曰:京邑属县,有赤有畿,其浩穰者为赤。④谢朓诗:“复协沧州趣。”画师亦无数①,好手不可遇②。对此融心神③,知君重毫素④。岂但祁岳与郑虔⑤,笔迹远过杨契丹⑥。(此赞其笔意超绝。)①薛道衡诗:“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②《庾肩吾传》:张士简之赋,周升逸之辩,亦成佳手,难可复遇。③左思诗:“聊可莹心神。”④毫素,挥毫于素绢也。《五君咏》:“深心托毫素。”⑤李嗣真《画录》:空有其名,不见踪迹二十五人,祁岳在李国恒之下。《唐书》:郑虔善图山水,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三绝。⑥宋羊欣《论书》:“笔迹精熟。”沙门彦琼《后画录》:“隋参军杨契丹,六法颇该,殊丰骨气,山东体制,允属斯人。”  得非玄圃裂①?无乃潇湘翻②?悄然坐我天姥下③,耳边已似闻清猿④。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⑤。元气淋漓障犹湿⑥,真宰上诉天应泣⑦。  (此形容山水之神奇。玄圃、潇湘,举远景以相拟,言其迹侔仙界。风雨、蒲城,举近景以相拟,言其巧夺化工  ①《穆天子传》:乃为铭迹于玄圃之上,以诏后世。②图经:湘水自阳海发源,至零陵北而营水会之,二水合流,谓之潇湘。潇者,水清深之名。王徵君诗:“窈霭潇湘空。”杜诗用虚字亦有所本。《何氏语林》:袁粲曰:“岂得非名贤。”《左传》云:“无乃不可乎?”③《吴越郡国志》:天姥山与括苍相连。春月,樵者闻萧鼓笳吹之声聒耳。《寰宇记》:天姥山,在剡县南八十里。谢灵运诗:“暝投剡中山,明登天姥岑。”即此。【钱笺】公《壮游》诗“归帆拂天姥”,盖旧游之地,故云:“悄然坐我天姥下。”④张说诗:“清猿坐见伤。”⑤《寰宇记》:蒲城县,本汉重泉县,开元中改为奉先。⑥扬雄《上林赋》:“大者含元气,纤者入无伦。”《楚辞》:“剑淋漓而纵横。”⑦《老子》:“有真宰以制万物。”《五行志》:中和三年,浙西天鸣,声如转磨,是谓天泣。赵曰:钱希白《洞微志》:无云而雨谓之天泣。昔仓颉作字,天雨粟,鬼夜哭。此暗用其意。 野亭春还杂花远①,渔翁暝踏孤舟立②。沧浪水深青溟阔③,欹岸侧岛秋毫末④。不见湘妃鼓瑟时⑤。至今斑竹临江活⑥。  (此备写山水中景物。亭花、岸岛,属山。渔舟、沧溟,属水。湘竹临江,又兼映山水。上二段,应前沧洲趣。)  ①庾信诗:“野亭高被马。”春还,谓春气回还。丘希范书:“杂花生树。”②傅玄诗:“渭滨渔钓翁。”陶潜诗:“渺渺孤舟逝。”③沧浪,在楚。青溟指海。④《慎子》:“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⑤古诗尝用不见,犹云岂不见。《楚辞》:“使湘灵鼓瑟兮。”《博物志》:舜崩于苍梧,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⑥张载诗:“临江钓春鱼。”  刘侯天机精①,爱画入骨髓②。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大儿聪明到③,能添老树巅崖里。小儿心孔开④,貌得山僧及童子⑤。  (此因少府而并及其子,应前画师一段。)  ①何逊诗:“刘侯务属书。”《文赋》:“方天机之峻利。”②《汉书·邹阳传》:“厚德长君,入于骨髓。”③《祢衡传》:“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④《魏略》:孙权书:“心开目明。”⑤貌,描绘工肖也。庾信诗:“山僧或见寻。”《左传》:“童子何知。”  若耶溪,云门寺①,吾独胡为在泥滓②,青鞋布袜从此始。  (此见画而思托身世外,应前天姥两句。此章起结四句,中间八句者两段,六句者两段。)  ①《水经注》: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下孤潭周数亩,甚清深。有孤石临潭,垂崖俯视,猿狖惊心,寒木被潭,森沉骇观。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又云:山阴县南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架林裁宇,割润延流,尽泉石之好。胡夏客曰:“若耶溪长数十里,凡有六寺,皆以云门冠之。王十朋曰:《南史》:何胤以会稽多灵异,往游焉,居若耶山云门寺。②《西征赋》:“奋迅泥滓。”赤城谢省曰:此诗一篇之中,微则竹树花草,变则烟雾风雨,仙境则沧洲玄圃,州邑则赤县蒲城,山则天姥,水则潇湘,人则渔翁释子,物则猿猱舟船,妙则鬼神,怪则湘灵,无所不备。而纵横出没,几莫测其端倪。  王嗣奭曰:画有六法,气韵生动第一,骨法用笔次之。杜以画法为诗法,通篇字字跳跃,天机盎然,此其气韵也。如“堂上不合生枫树”,突然而起,  已而忽入满城风雨,已而忽入两儿挥洒,飞腾顿挫,不知所自来,此其骨法也。至末因貌得山僧,忽转到若耶云门,青鞋布袜,阉然而止。总得画法经营之妙,而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像,此画至今在目,诗中有画,信然。  黄生曰:此篇写画与赞赏,分作数层说,反覆浓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内真修。

调养真铅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龙嬉戏,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动,这无形无影,婴姹绸缪。

走上灵台对舞,更不须启口,恣意歌讴。

烂饮刀圭醉卧,宝藏琼楼。

结成胎仙踊跃,引青鸾、稳驾神舟。

归蓬岛,有金童邀赴瀛洲。

庄肃莅事,周旋礼容。

祼鬯严洁,穆穆雍雍。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一望五里排琨瑶,行人不忧沧海潮。

冲冲来往乘仙飚,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

考之溱洧功何辽,

银鸳金凤画暗销。

晓帘栊、新翠渐交。

算多少、相思恨,被东风,吹上柳梢。

罗窗夜夜梨花瘦,奈月明、香梦易消。

便拟倩、题红叶,趁落花、流过谢桥。

红蘤风尽,团枝泣露光。

叶深惊乍见,实小贵先尝。

点缀怜余萼,飘零惜旧香。

不须悲了物,县城喜手中觞。

萧萧木叶下西山,便觉莼兴不闲。

莫踏长虹千尺去,孤帆正在暮云间。

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礼光尊祖,乐备充庭。

罄竭诚至,希夷降灵。

云凝翠盖,风焰红旌。

众真以从,九奏初迎。

永惟休祐,是锡和平。

依样画胡卢,相逢识也无。

蹉过了丰城埋剑,觑得破合浦还珠。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莫讶倏来犹属意,野有相日用实相关。

画舸覆堤。

小妓金陵歌楚声。

家僮丹砂学凤鸣。

我亦为君饮清酒。

君心不肯向人倾。

鹤云旦起,鸟星昏集。

律候新风,阳开初蛰。

至德可飨,行潦斯挹。

锡以无疆,蒸人乃粒。

肃肃清祀,烝烝孝思。

荐享昭备,虔恭在兹。

雍歌彻俎,祝嘏陈辞。

用光武志,永固鸿基。

至德同自然。

裁成侔玄造。

珍祥委天贶。

灵物开地宝。

窈窕降青琴。

参差就朱草。

粒食伊始,农之所先。

古今攸赖,是曰人天。

耕斯帝籍,播厥公田。

式崇明祀,神其福焉。

糟糠相乐。

早共梁鸿同隐约。

著籍天门。

隔品新封感帝恩。

满堂儿女。

妇捧金杯孙屡舞。

白发卿卿。

与尔尊前作寿星。

天得一以清,元正启祚。

地得一以宁,万物咸新。

且道衲僧得,一合作麽生。

太平歌有道,和气笑迎春。

不在山,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

选甚瘫风与缓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内下三丸,铁幞头上也出汗。

嘉栗旨酒,博腯牲牷。

神鉴孔昭,享兹吉蠲。

夙夜毖祀,孝以奉先。

永锡纯嘏,功格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