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咏史·郁郁涧底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译文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注释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niè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ěr耳):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招见。不见招:不被进用。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赏析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刘毅传》)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诗人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20篇诗文

诗文推荐

雪底黄精与不疏。

满公种松何太痴,急景尚作千年期。

安得雷风一夜拔千尺,与汝同看龙蛇舞月时。

入荒田,出荒田,信手拈来颗颗圆。

横三千,竖三行。

虽曰眼席底空花,直是明白洞然。

酌酒殷勤。

尽更留春。

忍无情、便赋余花落,待花前细把、一春心事,问个人人。

莫似花开还谢,愿芳意、且长新。

倚娇红、待得欢期定,向水沈烟底,金莲影下,睡过佳辰。

松直棘曲,鹤长凫短。

羲皇世人,俱忘治乱。

其安也潜鳞在渊,其逸也翔鸟脱绊。

无何祖祢西来,里许得失相半。

蓬随风而转空,船截流而到岸。

个中灵利衲僧,看取清凉手段。

小屎坑,大屎坑,浸不杀底出来。

我有一句向你道,如何是佛,干屎橛。

分石同僧坐,看松见鹤来。

万叠青山拔空起,一道长江清澈底。

隔岸苍茫不见人,人家多在晴云里。

匡庐五老蓬莱山,沧洲白鹭烟波间。

随风客棹任来去,落日樵歌自往还。

绝涧孤亭倚烟树,仿佛天台石桥路。

欲访群仙跨鹤游。

宁乘五马专城去。

雨过棠阴满路蹊,春深草色连庭砌。

穷帘蔀屋有惸独,待尔重临慰客饥。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

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丹霞烧木佛,院主眉须落。

两个无孔铁锥,彼此将错就错。

焦砖打著连底冻,笑它普化摇铃铎。

昨日梦说禅,如今禅说梦。

梦时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

昨日合眼梦,如今开眼梦。

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

驴唇先生开口笑,阿修罗王打勃跳。

海神失却夜明珠,擘破弥卢穿七竅。

三人上座请谈禅,平地无风浪拍天。

禅禅,不用思量卜度,非干字语言。

仰之弥高,鑽之弥坚。

岩头划之则曰句非句,临济用之则曰三要三玄。

禅禅,吞却栗棘蓬,透出金刚圈。

休论赵老汉庭前柏树子,莫问首山新妇骑驴阿家牵。

但请一时放下著,当人本体自周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觉海元澄,性天廓平。

耳眼空更远,息气细而清。

露寒斗湿,秋淡河横。

丛林底去就,百草头光明。

蛾眉之月兮三千刹海,羊角之风兮九万霄程。

肚皮参饱,肝胆老成。

挥斤容易甚,器受太难生。

为你一斲鼻垩,从教四望人惊。

蝶狂风闹,不到凝香地。

谁见飞琼巧梳洗。

厌孤标冷艳,不入时宜,银烛底,酒沁冰肌未睡。

东君怜索寞,分寄寒齐,闹耐残醒嗅芳蕊。

费西湖东阁,多少诗愁,援彩笔、重与江梅品第。

算肯容、丹杏接仙游,又却要蕊宫,侍香扶醉。

舍妄心,取真理,猛火聚中求冷水。

胜势婆罗请上山,须臾便入三摩底。

松漠骄无信,渔阳广聚兵。

移书侮中国,决意背齐盟。

直气轻轺入,英辞左衽惊,虏归烽火灭,宇县复升平。

鸥清眠碎晴溪月。

几梦寒蓑雪。

断桥篱落带人家。

枝北枝南初著、两三花。

曾于春底横孤艇。

香似诗能冷。

娟娟立玉载归壶。

渺渺愁予肯入、楚骚无。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

晴雪满汀,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行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淤水飞成雨,焦田灌作秋。

江潮双趼底,伏蜡肩头。

虾螺知何罪,蛟龙自不忧。

吴儿有高廪,正荡采菱舟。

溪山虽异,云月是同。

透脱声色,任自西东。

十里西湖九里松。

头发篷松,耳轮卓朔。

踞坐当轩,权衡在握。

任你德山临济棒喝交驰,到他面前一点用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