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渐渐之石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

山川悠远,曷其没矣?

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译文

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云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山峰险峻层岩险,高峻陡峭难登攀。山川逶迤又遥远,不知何时到终点。将帅士兵去东征,一直向前不顾险。

白蹄子的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月亮靠近天毕星,大雨滂沱汇成河。将帅士兵去东征,其他事情无暇做。

注释

⑴渐(chán)渐:借为“巉(chán)巉”,险峭的样子。

⑵维其:犹“何其”。

⑶劳:劳苦。一说读为“辽”,指辽远。

⑷武人:指东征将士。

⑸皇:同“遑”,闲暇。朝(zhāo):早上。

⑹卒(cuì):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

⑺曷(hé)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

⑻出:出险。朱熹《诗集传):“谓但知深入不暇谋出也。”

⑼蹢(dí):蹄子。

⑽烝(zhēng):众多。一说“进”。

⑾离:借作“丽”,依附,此指靠近。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毕”。

⑿俾(bǐ):使。滂(pāng)沱(tuó):大雨貌。

⒀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赏析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并没有《毛诗序》所说“役久”的意思。全诗三章,以赋叙事抒情,头两章叠唱,意思相仿,诗人在急行军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挡住队伍的去路,忍不住惊呼道“维其高矣”、“维其卒矣”。头两句写所见,中间两句写所感,叹惋山川遥远,跋涉攀援,步步维艰,疲劳不堪,十分盼望抵达目的地。然而“山川悠远”,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后两句点题,交代急行军。“武人东征”一句贯穿全诗,三章都有,点明抒情主体与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说明行军紧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段“不皇出矣”句蕴藏着更多难言的痛苦,行军紧迫,不断深入,无暇顾及以后能否脱险。也就是说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

  第三章诗人笔锋一转,突然伸向天空,描写星空气象,与首章“朝矣”句相应,暗示是夜晚行军。朱熹说前四句“豕涉波,月离毕,将雨之验也”(《诗集传》)。这可能是诗人引用已有的气象民谚。近人闻一多指出:“豕涉波与月离毕并举,似涉波之豕亦属天象,《述异记》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御览》引黄子发《相雨书》曰:‘四方北斗中无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狶,三日大雨。’与《诗》之传说吻合,是其证验。《史记·天官书》曰:‘奎为封豕,为沟渎。’《正义》曰:‘奎……一日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荧惑星守之,则有水之忧,连以三年。’《易林·履之豫》诗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此与《诗》所言亦极相似,是《诗》所谓豕白蹢者,即星中之天豕,明矣。”(《周易义证类纂》)依闻一多的说法,天豕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由十六颗星组成,所以说“烝涉波”。杨慎《古今谚》中“谚语有文理”条也说:“天河中有黑云,谓之黑猪渡河,主雨。”可与此相参证。“月离毕”说的是月亮靠近毕宿,古人同样视为下雨的征兆,《尚书·洪范》说:“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此星即指毕星。应劭《风俗通义》说:“雨师者,毕星也。”其下即引用此诗“月离”两句为证。《晋书·天文志》也说“月行入毕多雨”。所以这首诗前四句是引气象民谚,预兆将有滂沱大雨。“俾”字点明尚未发生,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姚炳的说法“将雨、既雨,诸说纷如”,实际上诗中原本是说“将雨”,而不是“既雨”,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正因为诗人担心遭遇滂沱大雨,行军难上加难,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进,无暇顾及其他,所以才说“不皇他矣”。三个段落的末句意思递进,旅途的苦情、忧虑一层深过一层。

背景

该诗记述的是军士东征途中的劳苦之情。《毛诗序》认为“《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于外,故作是诗也”。这里认定了三个问题:一、定此篇是诸侯国所作;二、定为刺幽王而作;三、为东征荆舒因役久而作,荆舒,即楚及其属国群舒。因周幽王时代无东征楚役的记载,所以后世学者多不取刺幽王与征楚的说法,而是就诗论诗,不确切地指明其人其事。此诗可能是下级军官所作,自述东征劳苦,似是途中之作。朱熹说:“将帅出征,经历险远,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诗集传》)这一说法颇有代表性。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正月寒威渐渐回。

灵花九叶向东开。

玉液流时专益气,宝芝采处物生*。

养就重阳现两脸,蟠桃嫩脸笑琼钗。

七魄三尸随腊去,五方九转逐春

未欲修持,先通吉善,在家作福堪当。

晨参夜礼,长是名香。

渐渐财疏色减,看分寸、营养爷娘。

擒猿马,古来一句,柔弱胜刚强。

从长。

凡百事,先人后己,勤认炎凉。

与六亲和睦,朋友圆方。

宗祖灵祠祭飨,频行孝、以序思量。

逢佳节,欢欣访饮,齐唱满庭芳。

粉笔丹青描未得。

金针彩线功难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

风渐渐。

船头解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

朝阳借出胭脂色。

欲落又开人共惜。

秋气逼。

盘中已见新莲菂。

万卉流芳,不知春力。

岩畔涧下,蹙红皱碧。

乘兴复谁同,孤踪远仇敌。

君不见五百圣者导雄机,灵峰晦育深无极。

寒山老,寒山老,随沉迹,迢迢此去须寻觅。

花落花开独望时,记取白云抱幽石。

老龟千年作一息,天地併入支床力。

何年生此石肠儿,非皮裹骨骨裹皮。

君家元绪不慎口,遂与老桑同一朽。

知君游世磨不磷,往作道人之石友。

道人莫欺此龟无六眸,试与话禅当点头。

重阳师父谈炉灶。

全在心田了。

山侗亦认本来真。

性停命住,永永是吾神。

从今内外成颠倒。

渐渐通明道。

故将诗曲劝多人。

猜得春花秋月好

岸柳骎骎绿,岩花渐渐红。

摩胸一段义,舒卷在春风。

分明点与诸人了,切忌朦胧在梦中。

祖翁活业,无减无增。

纵不挨究,亦自分明。

古田蓄水重重绿,野烧迎春渐渐青。

新月辉辉动,黄云渐渐收。

全家一意道心坚。

皆因宿世缘。

精严精谨愈精专。

真诚实可怜。

听教化,悟微言。

尘劳渐渐捐。

内调神息两绵绵。

功成自证仙。

三田常用铁牛耕。

种得黄芽渐渐生。

法雨时时浇灌频。

转滋荣。

采摘

秋来到,渐渐凉,寒雁儿往南翔。

梧桐树,叶又黄。

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

青山流水迢迢去。

总是东风往回路。

送得春来春又暮。

莺如何诉。

燕如何语。

只有春知处。

时光渐渐春如许。

何用怜春怕红雨。

到处空飞无实据。

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此意须双悟。

一丘之木,其栖深也屋,吾容不辱;

一溪之石,其居平也席,吾劳以息;

一窦之泉,其音清也弦,吾方在悬。

得乎人,得乎天,吾不知所以然而然。

酒初醒。

梦初惊。

幻化何须恋利名。

灰心远世情。

月初明。

性初平。

倒溯清流过玉濂。

黄芽渐渐荣。

湘之水兮九支,湘之山兮九疑。

皇一去兮何时归,攀龙髯兮逐龙飞。

生同宫,死同穴,招皇衣兮复皇辙。

九疑水,九疑山,九疑辙迹在其间。

望飞龙兮未来还。

湘之湘兮成水,湘之石兮成斑。

青山流水迢迢去。

总是东风往回路。

送得春来春又暮。

莺如何诉。

燕如何语。

只有春知处。

时光渐渐春如许。

何用怜春怕红雨。

到处空飞无实据。

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此意须双悟。

知君游世磨不磷,往作道人之石友。

将置酒,思悲翁。

使君去,出城东。

麦渐渐,雉子斑。

槐阴阴,到潼关。

骑连连,车迟迟。

心中悲,宋又远。

周间之,南淮夷。

东齐儿,碎碎织练与素丝,游人贾客信难持。

五谷前熟方可为,下车闭閤君当思。

天子当殿俨衣裳,大官尚食陈羽觞。

彤庭散绶垂鸣珰,黄纸诏书出东厢,轻纨叠绮烂生光。

宗室子弟君最贤,分忧当为百辟先。

布衣一言相为死,何况圣主恩如天。

鸾声哕哕鲁侯旂,明年上计朝京师。

须忆今日斗酒别,慎勿富贵忘我为。

不用寻神水,也莫问华池。

黄芽白雪,算来总是假名之。

只这坤牛乾马,便是离龙坎虎,不必更猜疑。

药物无斤两,火候不须时。

偃月炉,朱砂鼎,总皆非。

真铅真汞不炼,之炼要何为。

自己金公奼女,渐渐打成一块,胎息象婴儿。

不信张平叔,你更问他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