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译文

  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

注释

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②横笛:笛子。

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

赏析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试想,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又怎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呢?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韵,“裂”、 “折”、“雪”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诗人简介

[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传世。► 62篇诗文

诗文推荐

旅雁何时更著行。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

永灭世间痴。

宿舍孤烟起,行衣梦雨凉。

朝止阊阖宫。

暮蔂清都阙。

腾盖隐奔星。

低銮避行月。

九疑纷相从。

虹旌乍升没。

青鸟去复还。

高唐云不歇。

若华有余照。

淹留且晞发。

要行更行,要住即住。

翻身踏破太虚空,推倒妙峰无影树。

古佛位中留不住,夜来和雨宿寒溪。

呼猿洞口,虚空迸裂。

鸦飞不度,如行如说。

云淡碧天如水。

金石具举,典礼茂明。

淑慎其止,遹观厥成。

瑶琚微动,同替翼行。

行光娥极,德迈嫔京。

过江人物萃樵引。

更高千万丈,还我上头行。

杨柳春风丞相府,梧桐夜雨济王家。

册行何乡,于门东偏。

礼德乐成,合扇鸣鞭。

皇举玉趾,如天之旋。

燕及家邦,亿万斯年。

水篆行科斗,林妆啭画眉。

拭眼堂前,临济正令。

且行一半,拈佛祖病。

乘船走马,去死一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

自古自今,只是这个。

未须弹。

锦字两行妆宝扇。

扇中鸾影迷娇面。

兰叶歌翻春事空,孤凤离鸾两含怨含怨。

两颦浅。

羽髻云鬟低玉燕。

绿沈香底金鹅扇。

隐隐花枝轻颤。

当筵不放红云转。

正是玉壶春满。

湘水之清,昆玉之洁。

和气如春,忠心如铁。

储风月之精。

禀松篁之节。

真廊庙楷模,行佛祖途辙。

裴李稣黄总不如,柱石明堂渠迥别。

入魔王队,住邪见林。

修菩萨行,现夜叉心。

舌头托地有谁识,鼻孔辽天无处寻。

七返朱砂反本,九还金液还真。

休将寅子数坤申。

但要五行成准。

本是水银一味,周流遍历诸辰。

阴阳数足自通神。

出入岂离玄牝。

一向沈吟久。

泪珠盈襟袖。

我当初不合、苦撋就。

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

行待痴心守。

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

佛也须眉皱。

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

罢了从来斗。

从今后。

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句。

独有小梅香漠漠,陆行随马水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