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注释

⑴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⑵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

⑶同仇:共同对敌。

⑷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⑸作:起。

⑹裳:下衣,此指战裙。

⑺甲兵:铠甲与兵器。

⑻行:往。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背景

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秦风·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默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岂曰无衣,不能素裳。

缝齐有锵,直韍以方。

岂曰无衣,不能素履。

絇以为戒,夙夜以无怠。

素裳戋戋,谁涉不褰。

素履几几,谁涉不止。

始也何所为,我推我宗。

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

毁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

尔我目矣,何为而眊。

聪亦云听,曾莫有告。

谋及於道,佛且乩以笑。

谓白盖黑,或者亦以赤。

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迹。

以我有常,从尔罔极。

翩翩者舟,在河之涘。

人待不至,亦以自济。

嗟尔君子,归欤予迟。

吾子一布衣,抱道仍怀德。

人呻仰其高,耐寒如松柏。

亦复诮其介,忍穷如铁石。

欲耕且无田,欲住且无宅。

借人茅舍居,破漏无遮幂。

兀坐懒扫除,凝尘常满席。

文章老更成,初不事雕刻。

间为场屋游,往往遭弃掷。

进取既不谐,资身又无策。

敩学三十年,尝作离乡客。

亦岂无六亲,为亲成间隔。

亦欲求知音,无奈俗眼白。

不知何所负,半生罹此厄。

空读万卷书,不得稽古力。

昨朝起开门,雪深平地尺。

极目望四郊,万里如一色。

穷人尽皱眉,共畏寒威逼。

亦大不能堪,君独无戚戚。

危然书窗下,哦诗度朝夕。

我送一壶酒,酒面蛆浮碧。

但可浇愁肠,岂足资欢适。

君乃走长篇,再三叙感激。

笔下有如君,足为人楷式。

勿谓道难行,自古有通塞。

时来会见上通津,莫忧计拙无衣食。

鲜民之生,靡瞻匪父。

母氏劬劳,宁不我顾。

兄弟无远,惟予与女。

执子之手,此夕何夕。

我心蕴结兮,嗟予弟行役。

二之日栗烈,飘风发发。

子之清扬,麻衣如雪。

载驰载驱,出宿于干。

揆之以日,体无咎言。

既差我马,远送于野。

敦彼独宿,于林之下。

无衣无褐,不念昔者。

陟彼高冈,或降于阿。

瞻望弗及,独寐晤歌。

展转反侧,不平谓何。

显允君子,洵美且异。

温其如玉,干禄岂弟。

春日载阳,薇亦作止。

睍睆黄鸟,嘤其鸣矣。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

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

东家铺兵不出户,父为节级儿抄簿。

一年两度请官衣,每月请米一石五。

小儿作军送文字,旬日一轮怨辛苦。

彼此离于生处,火遭水破惊忙。

分身各自拟深藏。

半路再遣萧郎。

夫为无衣裹体,妻因水浸衣黄。

丙丁甲乙有形相。

刚遣令合阴阳。

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

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

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

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

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

我游鉴空阁,缺月正凄冷。

黄子寒无衣,对月句愈警。

借君方诸泪,一沐管城颖。

谁言小丛林,清绝冠五岭。

九月授衣,无衣可受。

衲僧门下,别有要妙。

新糊纸被烘来暖,一觉和衣到五更。

闻得上方钟皷动,又添一日在浮生。

渔郎家住鸬鹚湾,水云千顷茅三间。

太平身不识官府,只将网罟营朝餐。

大儿扳罾露两膊,小儿鸣橹垂双鬟。

烟波托命作畎亩,蒲蓑不怕风雨寒。

东泛白蘋渚,西泊黄芦滩。

水边长觅鸥鹭伴,天上那识鹓鸾班。

得鱼归来慰妻子,收拾丝纶坐篷底。

菱租剩有输官钱,沽酒街头籴新米。

紫蟹黄金螯,白鲫丹砂尾。

错杂罗盘餐,交欢聚邻里。

有身谁无衣食谋,昨日红颜今白头。

铜驼陌上车如流,扰扰尘土何时休。

我爱严子陵,脱身如老鹤。

钓雪桐江台,高情付寥廓。

人生胡为困羁缚,对此新图想丘壑。

扁舟弄月歌沧浪,谁似渔家有真乐。

秋风下,黄雀飞。

禾田熟,黄雀肥。

群飞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顷禾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

精丸妙徼举辄违,乘时席势不可挥。

一朝风雨寒霏霏,肉多翅重天时非,农夫举网惊合围。

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缶仍相依,头颅万里行不归。

北方居人厌羔豨,咀噍聊发一笑欷。

双枫一松相後前,可怜老翁依少年。

少年翡翠新衫子,老翁深衣青布被。

更看秋风清露时,少年再换轻红衣。

莫教一夜霜雪落,少年赤立无衣著,老翁深衣却不恶。

种桑百箔蚕,种苎千匹布。

先生种苎不种桑,布作衣裘布为巘。

桃花雨晴水满塘,乌纱白苎春风香。

野樵山葛不敢并,越罗川锦争辉光。

儿童漾纱妇纺织,卖布得钱还买帛。

黄绵大袄一冬温,白雪中单半襟窄。

今年苎好亩百斤,堆场积圃长轮囷。

床头白酒夜来熟,杀鸡煮鸭邀比邻。

东家种桑青绕屋,官绢未输空杼轴。

妇姑相对叹无衣,先生饭饱方扪腹。

前年番兵来,郎战淮河西。

官军来上功,不待郎书题。

淮河在何许,妾身那得去。

生死不相待,白骨应解语。

天寒无衣儿啼革,妾身不如骨上土。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

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

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老母别爱子,少妻送征郎。

血流既四面,乃一断二肠。

不愁寒无衣,不怕饥无粮。

惟恐征战不还乡,母化为鬼妻为孀。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

风刀雪箭三冬苦,当恤贫儿。

身上无衣。

口里无餐常抱饥。

忒孤ω。

人人正好修功德,当起慈悲。

拯溺扶危。

设粥都来百日期。

立仙梯。

听说娑婆无量苦。

高夸富足惭贫穷。

无食无衣无栋宇。

悬空釜。

举头又见红轮午。

只有*边芹可食。

黄昏坐听饥肠语。

多粟多金金子女。

同欢聚。

看来总是前生注。

去冬地动雪五尺,中有黑花洒如墨。

春来阴霾昼为夕,雪霰淋漓雷电逼。

识者已知今日灾,连年苦水旱复来。

农时竟月无滴雨,愁穷四海愁三台。

量田督课造苛法,等闲沥尽苍生血。

祸根虽断冤未开,毒沴烧空山斗裂。

骖乘犹然能赤族,郿坞金珠散空谷。

折槛诸君归且官,伤哉不起刘安福。

死多枉杀生不生,愿调和气回升平。

眼前得失倏已见,当权可不怜勋名。

千秋事挂闾阎评。

短歌击天鼓,天泽何时普。

桔槔响千村,青苗落焦釜。

人言旱荒悲,还胜水荒苦。

水荒犹有草可食,水荒犹有鱼堪罟。

十家九家空若焚,筋骨脂膏填赤土。

欲质无衣债无主,富儿有米不能贾。

此其何时急旧逋,酷逾亢阳猛于虎。

抛却火浣衫,为把龙须麈。

凭谁吐丝纶,凭谁作霖雨。

安得甘霖蠲诏相并来,尽使枯氓醉天府。

醉天府,歌且舞。

吁嗟嗟,谁父母。

天公于人元不负,书生何用深追咎。

无衣还可卒岁无,我有大裘听汝覆。

吾家缚屋依山址,晏斋之前仅盈咫。

霜飚卷席不畏渠,羲驭停车吾事已。

有时携书唤儿曹,坐来和气生发毛。

眼眵岂待金篦刮,背痒不借麻姑搔。

今年谁令落湖尾,塞向墐户殊未止。

移床也拟傍晨光,蓬勃如烟纷欲眯。

今我怀抱不自聊,归爇生薪翻緼袍。

人间万事固绝望,天赐一暖谁相要。

兹晨归闷忽念浴,试觅僧庐渡乔木。

道人见客如昔游,为煮清泉注万斛。

须臾一洗垢且空,渐觉表里俱冲融。

清虚日来滓秽去,吾貌可瘠神当丰。

起寻冠服风动腋,却向茅檐亲野日。

恍然堕我晏斋前,鸟语不闻山四寂。

道人领客殊忘仙,茗盌炉共閒燕。

为言炙背颇乐否,此味可须天子献。

共是悲秋客,相逢恨不堪。

雁频辞蓟北,人尚在江南。

名利机初发,樵渔事先谙。

松门穿戴寺,荷径绕秦潭。

绳检真难束,疏慵却易耽。

枕当高树稳,茶试远泉甘。

架上经唯一,尊前雅只三。

风云劳梦想,天地人醺酣。

历自尧阶数,书因禹穴探。

御龙虽世禄,下马亦清谭。

国计徒盈策,家储不满甔.断帘从燕出,頫弁请人簪。

木坠凉来叶,山横霁后岚。

竹窗深窈窕,苔洞绿龛弇.积行依颜子,和光则老聃。

杖诚为虎节,披信作鲛函。

养鹭看窥沼,寻僧助结庵。

功名思马援,歌唱咽羊昙。

乞食羞孤凤,无衣羡八蚕。

系帆留宿客,吟句任羸骖。

宠鹤空无卫,占乌未见gm.香还须是桂,青会出于蓝。

蜀酒时倾瓿,吴虾遍发坩。

玉封千挺藕,霜闭一筒柑。

惜佩终邀祸,辞环好激贪。

宗溟虽畎浍,成厦必楩楠。

碧玉雕琴荐,黄金饰剑镡。

烟缘莎砌引,水为药畦担。

博物君能继,多才我尚惭。

别离犹得在,秋鬓未鬖鬖.

客心愁日暮。

徙倚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

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

双凫出浪飞。

故乡千余里。

兹夕寒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