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注释

⑴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壮士:诗人自称。

⑵衰灯:暗淡的灯光。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⑶青简:青竹简。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

⑷不遣:不让。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蠹(dù):蛀蚀。

⑸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

⑹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⑺“恨血”句:《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赏析

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

  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呖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这种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对死者做,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他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

诗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243篇诗文

诗文推荐

秋来一凤向南飞。

千山落木秋来客,两袖西风旦过僧。

九月江南烟雨里。

客枕凄凉,到晓浑无寐。

起上小楼观海气。

昏昏半约渔樵市。

断雁西边家万里。

料得秋来,笑我归无计。

剑在床头书在几。

未甘分付黄花泪。

春田欲雨常忧迟,夏田得雨雨嗟逾时。

春耕夏耨两无及,眼乾泪竭空沾衣。

翻翻联联脚力尽,万车不救一尺泥。

朝看东南暮西北,晚霞倏忽山头归。

白日一照黄潦定,秋来准拟筛红粞。

旱田拾得晚田熟,今年更救明年饥。

念夫陇上一月宿,趁晴归欲呼妻儿。

与夫岁岁同甘苦,未容恤纬惭嫠妇。

吴淞江上是侬家,每到秋来爱荻花。

眠未足,日初斜,起坐船头看落霞。

九月江南烟雨里。

客枕凄凉,到晓浑无寐。

起上小楼观海气。

昏昏半约渔樵市。

断雁西边家万里。

料得秋来,笑我归无计。

剑在床头书在几。

未甘分付黄花泪。

秋来到,渐渐凉,寒雁儿往南翔。

梧桐树,叶又黄。

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

谁道秋来烟景素。

任游人不顾。

一番时态一番新,到得意、皆欢慕。

紫萸黄菊繁华处。

对风庭月露。

愁来即便去寻芳,更作甚、悲秋赋。

潘侯两鬓光如月,尽日看山常拄笏。

经营菽水才有余,赴调地饭店况干谒。

少年习气秋来发,罗艺文场肆猖獗。

杨沙风起昼昏冥,点漆归来似泥淈。

我生正欠封侯骨,砚破编残徒矻矻。

与君发愿绣佛前,绮语机心回仆讷。

内观灵府穷丹阙,虚室生明照毛发。

却将目力写新诗,岩电千年不埋没。

闲说秋来,乘槎心懒,梦回三岛波间。

便思黄帽,同我老山颜。

上界仙人官府,何似我、萧散尘寰。

云无止,流泉自急,此意本来闲。

寂寥,松桂圃,陪君好语,亦可忘餐。

况琼枝玉蕊,秀满春山。

若问幽栖何意,莫道是、飞鸟知还。

无言处,孙登半岭,高韵更难攀。

秋来三度过垂虹,灏气横江水接空。

帆影轻浮千幅月,渔竿冷浸一线风。

枫初落叶前村近,荷有余香别浦通。

笑拍阑干地阔,鱠鲈樽酒许谁同。

右宋周曾《秋塘图》一卷,前元皇姊大长公主所藏也。

前有皇姊图书印记,后有集贤翰林诸词臣奉皇姊教旨所题,自大学士赵世延、王约而下凡十六人。

时邓文原、袁伯长俱为直学士,李洄以翰林待制居京师,为监修国史,实至治三年也。

元运方隆,皇姊雅尚文学,一时名公巨儒,以文章翰墨宠遇,当世其盛,盖可想见。

元既革命,此卷遂出江左,吾友薛起宗得于其私沈祥氏。

一日,携以见示,且征题诗。

余虽不获援笔其间,而一十六人者犹及亲炙一二,袁、邓二老又皆先子之友,不可作矣。

把玩再四,敬题于后。

陂塘九月菰蒲老,菱叶无多荷叶少。

无数飞来白鹭明,一群游去青凫小。

寒云弄影忽成霞,雁带斜行下浅沙。

晚色不随流水去,秋光都在拒霜华。

当时内殿春风细,紫衣传教词臣醉。

鲍谢文章沈宋才,诗成曲尽秋塘意。

塘水秋来景渐疏,低烟斜日照平芜。

鸳鸯去尽芙蓉死,空向人间看画图。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

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

无变易,有来由。

塞鸿何处,白鹭沧洲。

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秋来乏邻酤,近事采涂说。

愁多费陶写,户小辄败阙。

谁能空隐忧,判饮最良策。

两公俱世豪,风味夺佳节。

手酿瓮中春,春浮玉丹色。

相饷走鸱夷,芳辛真妙绝。

共赋醉乡诗,销磨闲日月。

颇闻锁娉婷。

回风舞流雪。

何妨出房栊,满引快关膈。

此念想当然,清尊可虚设。

我老留瓯闽,感时梦淮浙。

公其招故人,亦记未归客。

楚云迷断。

桃叶江南岸。

春去秋来情汗漫。

愁绝一行新雁。

锦书欲寄双成。

殷勤为谢芳卿。

明月碧梧凉夜,有谁知度箫声。

络纬声残织翠丝。

金风剪不断、雁来时。

梦回缄泪寄征衣。

寒到早,应怪寄衣迟。

心事有谁知。

黄昏常立尽、暗萤飞。

秋来无处不生悲。

情脉脉,月转辘轳西。

君如梁上燕。

妾如手中扇。

团团青影双双伴。

秋来肠欲断。

秋来肠欲断。

黄昏泪眼。

青山隔岸。

但咫尺、如天远。

病来只谢傍人劝。

龙华三曾愿。

龙华三曾愿。

心耿耿,泪双双。

皓月清风冷透窗。

人去秋来宫漏永,夜深无语对银缸。

几见芙蓉并蒂,忽生三秀灵芝。

千年老树出孙枝。

岩桂秋来满地。

白鹤云间翔舞,绿龟叶上游戏。

齐眉偕老更何疑。

个里自非尘世。

楚天空阔雁南飞,整整秋来春又归。

肠断孤鸿鸣失依,重云片影俦侣稀。

野老吟情吒兴微,樊笼休羡稻粱肥。

岷峨回首寸心违,华亭清唳昔人非。

湖北湖南秋水多,洲渚星稀无纲罗,平沙雪浇声相和。

挽仰尘世应无他。

君於此处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