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访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译文

即位之初国事商,路线政策依父王。

先王之道太精深,阅历未丰心惶惶。

纵有群臣来相助,犹恐闪失欠妥当。

登位年轻缺经验,家国多难真着忙。

惟遵先王的庭训,任贤黜佞肃朝纲。

父王英明又伟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注释

⑴访:谋,商讨。落:始。止:语气词。

⑵率:遵循。时:是,这。昭考:指武王。

⑶悠:远。

⑷艾:郑笺:“艾,数也。我于是未有数。言远不可及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释诂》:‘艾,历也’。‘历,数也。’……历当读为阅历之历,笺释‘未有艾’为未有数,犹有未有历也。”

⑸将:助。就:接近,趋向。

⑹判涣:分散。

⑺绍:继。

⑻陟降:提升和贬谪。厥家:指群臣百官。

⑼休:美。皇考:指武王。

⑽明:勉。

赏析

周武王为太子时,因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得以直接掌权,处理朝政,控制大局,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后又协助回归的文王征服西方诸侯,攻伐征战,亦老到内行。文王去世,武王即位,无惊无险,不仅局势平稳,而且国力迅速增强,一举完成灭纣革命,乃是水到渠成。

成王即位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武王于克殷后二年去世,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尚处孩提时期的成王根本无法填补,因此由武王之弟周公摄政辅佐。摄政只不过是通向新王正式治国的过渡,在这一过渡时期,周公不仅要日理万机,处理朝政,而且要逐步树立起新王即成王的天子权威,《访落》便反映出这种树立权威的努力。

《访落》创作时间,应是在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时。《毛诗序》云:“《访落》,嗣王谋于庙也。”这个朝先王之庙、谋于群臣之举,郑玄笺认为是在“成王始即政”时。孔颖达疏对这一时间所作的界定更为明确:“此‘未堪家多难’,文与《小毖》正同,但郑以此篇在居摄之前,《小毖》在致政之后。”由于“成王始即政”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在继武王位之时,一是在周公摄政结束还政之时。郑笺用“始即政”是一个含混的时间概念,因此孔疏的明确界定十分必要。后世出现了因含混而生的歧解。如朱熹《诗集传》在《闵予小子》篇末云:“此成王除丧朝庙所作,疑后世遂以为嗣王朝庙之乐。后三篇(指《访落》、《敬之》、《小毖》)放此。”周时对亡父行“三年之丧”(期限为二十五月)礼,然则朱熹所说已不是“始即政”之际。还有学者认为《访落》作于周公还政之后,释“家多难”为管叔、蔡叔、武庚和淮夷之难,其理解与诗的原义大相径庭。可见,细读郑笺、孔疏以明确《访落》作时,于准确理解诗义至关重要。

新王权威的树立,关键在于诸侯的态度。先王在世,诸侯臣服;然先王去世,新王即位,以前臣服的诸侯未必全都视新王如先王。成王始即政,对诸侯的控制自然比不上武王时牢固,原先稳定的政治局面变得不那么稳定而处处隐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这也十分自然。帝王的更替,特别是幼弱的帝王取代成熟强大的帝王,给诸侯提供了权力再分配的机会,局势不稳的根源即在于此。使诸侯回到自己的牢固控制中来,便成为周王室必须面对的课题。当时周王室的象征是成王,而实际的掌权者则是摄政的周公,从这个意义上说,《访落》所体现的正是周公的思想,不过用成王的口气表达而已。

在《访落》中,成王诉说自己年幼,缺少治国经验,请求诸侯辅助,既陈实情,又表诚意。当然,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诸侯,更需要的是施以震慑。诗中两提武王(“昭考”、“皇考”),两提遵循武王之道,震慑即由此施出。

参与朝庙的诸侯均是受武王之封而得爵位的。身受恩惠,当报以忠诚,这是道义上的震慑;武王虽逝,他所建立的国家机器(包括强大的军队)仍在,这是力量上的震慑。

最有力的震慑是诗中表达的遵循武王之道的决心。如果说“率时昭考”还嫌泛泛,“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就十分具体了。武王在伐纣前所作准备有一条“立赏罚以记其功”(《史记·周本纪》)与诗中“上下”、“陟降”相似,惟成王所处时局更为严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更为严厉。舜即位后曾“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舜典》),这是成王可以效法,并可由辅佐他的周公实施的。

《访落》其实是一篇周王室决心巩固政权的宣言,是对武王之灵的宣誓,又是对诸侯的政策交代,真诚而不乏严厉,严厉而不失风度,周公也借此扯满了摄政的风帆。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静寿先生,笑傲四并,醉眠_窝。

甚一枰棋壤,掉头不顾,同舟风紧,袖手高歌。

太白词华,更生忠愤,为问山林老得么。

须知道,有淮碑未作,浯石当磨。

年来君子无多。

试屈指、如公能几何。

况_荛公论,新曾推许,冕旒异眷,行见搜罗。

泽润生民,洗清兵甲,待挽钱塘江上波。

功名就,访蟠桃把玩,铜狄摩挲。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

空翠睛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

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

南浦闲云过草树,回首旌旗明灭。

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

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

今朝当八月旦,衲僧眼亲手辨。

放出金刚前,射落天边雁。

蒸不熟,煮不烂。

捏不聚,拨不散。

解空不解深藏,惹得空中赞叹。

休赞叹,换却天下眼睛,只消一个木梙。

寒坐无言,孤藤在拳。

片心群像外,一句万机前。

身闲眼活,盘滑珠旋。

虚空故无壁落碍,解了十方三世缘。

太乙真人庞眉须,不知所持何代书。

既不学昴星,降精下辅隆准公。

又不学傅说,请帝通梦寐左右。

商王陈范谟,眇然一叶莲花荂。

清秋风吹落泥涂,红凋粉瘵不可扶。

君何为乎以为桴,荡漾九河凌五湖。

夸耀水伯惊天吴,坐令文成五利之辈假借神圣欺庸愚。

灵旗风翻壮荆符,獐鹿无鬼夫何辜。

汉宫天禄连石渠,金缸衔璧丽绮疏。

青藜有焰如芙蕖,何不分饷依光夜绩之徐吾?

高堂耽耽县画图,作歌一笑骇里闾。

太平相张天觉,草圣之神卓牵。

几年嘉禾识奇作,余事犹令墨池涸。

仙源三月校雨落,云黑洞深风色恶。

梦回满纸字如昨,唤起龙蛇见头角。

进则撞头磕额,退则堕坑落壍。

动则犯手伤锋,佛法何曾梦见。

咄,莫道仰山今日为人方便。

君之是行亦不恶,到处名山得佳作。

江神好事欲援例,横起狂风卷帆脚。

要求诗句须少驻,故戏舟师令暂泊。

雷江正在淮南岸,万顷黄芦映于廓。

不知眼界阔多少,但见炊烟耿墟落。

归心浩浩孰撩动,归梦忡忡予忖度。

怒涛底事强留滞,清夜无眠屡惊愕。

溯游初冀日千里,今比驱车反成错。

人生离合自有数,谁谓江神能见谑。

新诗入笔走骅骝,奔逸绝尘那可却。

何妨有酒发妙思,坐对陶泓自斟酌。

韵来严语险属和谁,顾我才悭子非虐。

仲秋渐凉,蒲团放稳长连床。

身心澄彻见渊底,河汉淡淡秋磨光。

二祖不短,少林不长,相传笑杀威音王。

你无所得,我无所藏,四无壁落浑大方。

万世清规信明白,夜寒吐月山苍苍。

花残如霰落纷纷,紫陌空遗翠幰尘。

鹭◇枉缘催节物,年华不信有伤春。

君成道,去何许,寂寂空山号行府。

自从汉末人相值,因循今莫睹。

凄凉古庙落嵓隈,水绕閒庭萦嫩苔。

敕令立观奉香火,屈指古十年中来。

道士张君见奇古,精力强明奈寒暑。

从前观心力勤苦,经画一新旧堂庑。

尝闻仙者好楼居,杰阁晕飞接云衢。

往来世外隐君子,万一鹤驭停须臾。

我劝张君更磨练,莫遣光阴随物转。

一朝平步玉皇前,何虑群仙不相面。

多少纷纷尘世人,梦中说梦元非真。

妙处工夫如会了,千百世界现全身。

休将清净,却做寻常。

可凭秘密仙方。

书夜行持,决要万事俱忘。

奈何从前熟景,便时时、斗乱心肠。

常断制,似两家征战,各举刀枪。

剿尽尸虫猿马,处无为无作,无事之乡。

常应常清常静,常得嘉祥。

更凭真慈相助,行功成、得赴蓬庄。

乘云去,访重阳师父,师祖纯阳。

气宇豁落,精神萧散。

尘劫坐空,世缘居简。

閒閒淡淡枯木云,沥沥漉漉通身眼。

森罗万像同条,莫道个人檐板。

一枝冰萼。

鬓云低度横波约。

醉扶曾罥乌巾角。

长是春来,肠断宝钗落。

罗衣乍怯香风薄。

夜深花困遮垂幕。

不堪往事寻思著。

休问尊前,客恶主人恶。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

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

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

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霍嫖姚,赵充国,天子将之平朔漠。

肉胡之肉,烬胡帐幄,千里万里,惟留胡之空壳。

边风萧萧,榆叶初落,杀气昼赤,枯骨夜哭。

将军既立殊勋,遂有胡无人曲。

我闻之天子富有四海,德被无垠。

但令一物得所,八表来宾,亦何必令彼胡无人。

两客呼船一急行,树林半落半犹青。

诸峰最是中峰好我,欲峰头筑小亭。

多谢句芒,露十分春信,一种仙姿。

主人领客卜夜,也唤分司。

天葩国艳,几曾烦、薄粉浓脂。

微似有,酒潮玉颊,更无粟起香肌。

犹记老婆年少,爱斜簪宝髻,浅印红眉。

回头笑他桃杏,太赤些儿。

而今零落,更禁当、多少风吹。

君看取,梢头点滴,绝胜树下纷披。

秋池对门莲子枯,野壁剥月蜗涎涂。

庭中两株石楠树,上有山鸟相呼。

当时联巢接飞者,一落梁宋一海隅。

扶桑日枝几千尺,光彩不独生阳乌。

听说西方无量乐。

法王治化消诸恶。

天上人间元不隔。

相参错。

圣凡平等同圆觉。

长见宝花空际落。

朝朝暮暮闻音乐。

衣食自然非造作。

香台阁。

遍周国界常宽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