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译文

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

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

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注释

①露华:露花。

②霜根:竹根表面有白粉,似霜。

③锦鳞:鱼。

④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引徐广《舆服志杂注》:“天子杂服,介帻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李贺是“王孙”,故自谓用三梁。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吟咏竹子的,但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根据诗意,所咏之竹当实有所指,这须待读完全诗才能明白。

  诗的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但写的角度却极富于变化:一、二句一俯一仰,一是下写竹子入水之态,一是上写竹笋抽空之影,这是直接写竹;三、四句写笋径露华、霜根苔色、是以露、苔衬竹,是间接写竹。但是不管是直接写还是间接写,都并非出于悬空虚拟,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景和境地,是诗人置身其间的观察、摹写。他低头看见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摇曳,斑驳可爱;抬头望见了绿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似乎是一个清新的早晨,诗人从竹林掩映的小路走过,竹笋上还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带着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藓遮盖了。多么幽雅的境地!多么可爱的翠竹!这是诗人所熟悉的土地上的竹林——故里昌谷(今属河南宜阳)的竹子。据河南宜阳县委宣传部《李贺故里调查》报告上说,“今昌谷村名虽无”,但这一带的村子大都“绿竹成园,较大之竹园即有一百多亩”(转引自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由此可以想见当地竹林盛况,李贺自己也在诗中多次提到它:“舍南有竹堪书字”(《南园》)、“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竹薮添堕简,石矶引钩饵。……柳缀长缥带,篁掉短笛吹。”(《昌谷诗》)而且,除了这首《竹》诗外,还有一组诗——《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专咏故里之竹,其中一首云:“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这都可以证明这首《竹》诗所吟咏的为昌谷之竹无疑,因为在这里,李贺才更可能如此从容安闲地去欣赏它。“抽空”,形容竹子劲直挺拔上长的状态,也就是《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诗中所说的“更容一夜抽千尺”或“笛管新篁拔玉青”之意。“霜根”,并非竹根上真的有霜,而是指竹根上结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即《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里“腻香春粉黑离离”的“春粉”。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

  诗的后四句又换了一种笔法,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感慨:“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竹子编织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来钓鱼(“锦鳞”)。但这还是普普通通的用途,算不得奇特,最值得夸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采用,制作贤冠上的横梁。《周书》载:“成王(姬诵)将加玄服,周公(姬旦)使人来零陵取文竹为冠。”《舆服志杂注》:“天子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梁”指帽子里面硬的横衬,以竹为之。这似为此诗末二句之所本。很显然诗人是有所寄兴的。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这些怎能不令诗人歆羡和感慨呢?诗人怀不世之才,常有济世报国之心,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虽曾官奉礼郎,但位不过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亦不过是“臣妾气态间,惟欲承箕帚”而已,终无能为。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于吟物之中连类而及,也是很自然的了。

  李贺之诗,虽然笼统地说,其光怪陆离、虚荒诞幻,是深得楚骚之真传,但细致说来,又有所区别,大抵长篇歌行,近于楚骚和汉魏乐府歌诗,而五言律绝,则更类似于齐梁间诗,显得明艳浓丽。此诗亦是如此,尤其是五、六句,活脱脱齐梁口吻。但李贺此诗并不止于咏物,而是将自己的情志编织于其中,因此与齐梁诗那种无聊至极的香艳软媚不同,这也该是李贺此诗的成功之处吧。

诗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243篇诗文

诗文推荐

竹底衙人吏,花间押簿书。

竹爆当门庭,震门陛也。

莫讶迩来栽竹。

非恋眠前碧绿。

惟爱岁寒心,使我自然不俗。

不俗。

不俗。

清静志坚仙福。

稍稍竹过墙。

黄柑压树酒浮,蚁红叶满林梅放花。

三叠青山老竹杖,十年明月故人家。

花谱内。

莫作等闲看待。

斗草吴王无可对。

有他西子在。

好在一枝竹外。

影也教人堪爱。

未免世间儿女态。

折来头上戴。

道家攀送呈玄趣。

膝上自然琴抚。

声透九霄妙处。

引下青鸾舞。

流霞满酌休辞诉。

九节灵枝携去。

相助亘初行步。

直上蓬莱路。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

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

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

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

农用八政甘作其榖。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

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

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

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吾竹窗兄,吾能评者,只将竹看。

是丹山佳气,胚月军茂直,嵩溪润脉,滋养清坚。

雪虐霜凌,风饕雨恶,撼顿侵欺今几年。

元无损,这虚心实节,却自依然。

人间。

输此君贤。

可曾向红尘里著鞭。

称翩翩侣凤,舞依翡翠,昂昂雏鹤,立倚琅玕。

动处非情,静中自韵,全得生来潇洒天。

须长在,在月窗窗北,石涧东边。

霜日寒如洗。

问梅花、经年何事,尚迷烟水。

梦著翠霞寻好句,新雪阑干独倚。

见竹外、一枝横蕊。

已占百花头上了,料诗情、不但江山耳。

春已逗,有佳思。

一香吹动人间世。

奈何地、丛篁低碧,巧相亏蔽。

尽让春风凡草木,便做云根石底。

但留取、微酸滋味。

除却林逋无人识,算岁寒、只是天知已。

休弄玉,怨迟暮。

上巍楼、指顾剑东西,依然旧江山。

怅谁为荆棘,委渠天险,薄我风寒。

金瓯经营几载,鸿雁尚漂残。

一片迷棋局,著手良难。

犹幸红旗破贼,有竹边新报,喜听平安。

问纷纷遗事,一笑付凭栏。

愿天驱、五丁壮士,挽岷峨、生意兴春还。

斜阳外,梦回芳草,人老萧关。

截竹钩丝作钓筒,半缠苍石著波中。

忽焉快跃知鱼中,相语呼促短篷。

石畔长来枝易老,竹间瘦得萼全清。

萧萧洒洒,有取有舍。

藞藞苴苴,无真无假。

客来须看,贼来须打。

一条竹蓖,天上天下。

背触当锋,任人酬价。

咄哉村僧,少说大话。

龟年收取挂高,从他赞叹从他骂。

老喜身犹健,闲知兴更添。

芒鞋竹杖度千岩。

迎送有苍髯。

坐久云归岫,谈余月挂檐。

但教沽酒引陶潜。

来往意何厌。

杜陵老翁身转蓬,浣花溪头诗更工。

向来隐语最沉著,锦宫化里看晓红。

想当绕树经营时,吟思拍拍春醅农。

重跗叠萼今胜昔,五百年远谁为容。

使君结庐沧江上,补处不隔牛马风。

竹蹊花坞穿窈窕,佳趣似是桃源同。

一年好春海棠擅,隔墙恨不载酒从。

颇闻花阴喧语笑,何似橘仙隐巴邛。

主人眼底有青白,风流骇俗阮嗣宗。

化工不耐凌铄苦,故使分薄阿堵塞中。

那知阳春恣陶写,何物芥此云梦胸。

玉湖亭上一遵酒,柳花漠漠江溶溶。

锦机转眼雪糁迳,还有明年春再逢。

要知造物无尽藏,那肯一日居成功。

商讴为公不成调,谁叫阊阖笺天公。

晓红一醉亦聊尔,休逐沧浪垂钓翁。

风外竹斜行。

并舍者谁清可喜,各家之竹翠相交。

竹生石上琼瑶碧,泉落檐间组带垂。

归禽动疏竹,落果响寒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