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译文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注释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相携”“就”二词就十分明显的表现着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这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

  而作者是王昌龄,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其实心中何曾放下?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沉重。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诗人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03篇诗文

诗文推荐

诏点伶官又采诗,谱翻奇调学来迟。

新词半是龙标尉,舞向歌前合《柘枝

持节来时初有雁。

十万人家春已满。

龙标名第凤池身,堂阜远。

江桥晚。

一见湖山看未遍。

障扇欲收歌泪溅。

亭下花空罗绮散。

樯竿渐向望中疏,旗影转。

鼙声断。

惆怅不如船尾燕。

记前朝、鹤会又重来,攀翻第三桃。

看云华授策,麻姑擘脯,嬴女吹箫。

寻思曲江旧事,宫锦胜龙标。

奏罢清华梦,独立春宵。

不数相州锦样,是调羹御手,重解金貂。

但今年此日,疏了醉葡萄。

闻老仙、衣冠皓伟,又丁宁、天语著儿招。

都人望,回班赐第,赤舄飞朝。

指点縠江水,遥认作琼醅。

介公眉寿,年年倾入紫霞杯。

寿与江流无尽,人在壶天不老,谈笑领春回。

昨夜瞻南极,列宿拱中台。

补天工,取日手,济时材。

不应勇退,归来绿野宴瑶台。

天要先生调燮,人要先生休养,虚左待重来。

再捧长生箓,依旧面三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大官连樯十万艘,小官仅得一叶如渔舠。

其中何所有,白发翁媪并儿曹。

赤脚婢三后执爨,苍头奴二前操篙。

玄真笔床间茶灶,吏部酒杯兼蟹螯。

书缄一箱半鱼蠹,一束百轴成牛腰。

平铺藁告荐猫犬,剩买枣栗供猨猱。

新花郁屈作萎木,清酒荡摇成濁醪。

篷低日觉牛角折,灶近时闻羹釜轑。

高骧正难望鷁首,缓进岂敢争龙标。

全家窘拘叹蹐跼,长物屏当随周遭。

桑枢驷马各是累,人肝薇蕨俱成饕。

不须彼此更相笑,未必郁林之石贤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