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

1.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2.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3.“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4.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本页内容由鲁龙上传,版权归原作者鲁龙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返回▲

赏析

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下面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像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像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诗人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480篇诗文

诗文推荐

费尽骚人词与诗。

明月愁人夜未央。

篷窗如画水浪浪。

何处笛,起凄凉。

梅花喷作一天霜。

暖风迟日透香肌。

春到柳边枝。

曾见酒红潮颊,玉人初出罗帏。

东坡何处,朱唇翠袖,空想芳姿。

争似濡须太守,看花仍赋佳词。

曝暄理新翳,迎春射鸣雉。

原田遥一色,皋陆旷千里。

遥闻咿喔声,时见双飞起。

幂zx疏蒿下,毰毸深丛里。

顾敌已忘生,争雄方决死。

仁心贵勇义,岂能复伤此。

超遥下故墟,迢递回高畤。

大夫昔何苦,取笑欢妻子。

论饥寒,公来问,中怎奈爷娘。

牵儿绊,妻室恼愁肠。

卦分明有说,田正、震地清凉。

南看,前一点,何不*时详。

琅。

序至,金木水,火放炎光。

然见真景,本有舒张。

睹红霞出入,开后、慧刃挥钢。

花绽,系接引,永永满庭芳。

惊世文章,门户照人,外家衣钵。

多谢温存,相期宅相,此恩难说。

今朝祝寿樽前,共拜舞、诸孙下列。

但愿从今,一年强似,一年时节。

幼则随群,长而异众,一心法?行持。

书符咒水,治病救灾危。

建德和偷不显,厌华丽、粝食粗衣。

亲曾遇,重阳师父,传授入希夷。

自知功行满,速来访我,径就归期。

便怡然拂袖,应限宜时。

此者彭城了了,马风风、当赋新词。

长生得,携云仙去,跨鹤赴瑶池。

混一开群策,忧勤损万年。

衣冠藏禹穴,历数袭尧天。

密定诒谋议,难留厌世仙,乌号攀莫及,有泪彻渊泉。

此别情何限。

最关情、一林醒石,重湖宾雁。

几度南楼携手上,十二阑干凭暖。

肯容我、樽前疏散。

底事匆匆催人去,黯西风、别恨千千万。

截不断,整仍乱。

三年瞥忽如飞电。

记从前、心情双亮,意词交划。

千古黎苏登临意,人道于今重见。

又分付、水流冰泮。

满腹余疑今谁问,上牛头、净拭乾坤眼。

聊尔耳,恐不免。

远入茫茫无尽边。

渔舟来往似行天。

欹枕看,不成眠。

谁识人间太乙仙。

杀尽鸡豚唤劚畲,由来递互作生涯。

莫言火种无多利,禾明年似乱麻。

九月严霜塞下飞。

连营回首望寒衣。

将军纵上移屯奏,无柰公卿半是非。

前度看花白发郎。

平生痼疾是清狂。

幸然无事污青史,省得教人奏赤章。

游侠窟,少年场。

输他群谢与诸王。

居人不识庚桑楚,弟子谁从魏伯阳。

烟雨平湖棹归,清秋休作楚词悲。

关心千里蓴鲈兴,转眼一年橘柚时。

好景何妨间处得,胜怀应少欲人知。

相过拊掌有奇事,添得锦囊无数诗。

身为江城吏,心似野田叟。

寻僧忽忘归,饱食莫携手。

畏人久成性,路绕古城后。

茅茨远相望,鸡犬亦时有。

人远市井罢,日落狐兔走。

回风吹横烟,烧火卷林薮。

草深径渐恶,荆棘时挂肘。

褰裳涉沮洳,斜绝汙池口。

投荒分岑寂,欹侧吾自取。

二君独何为,经岁坐相守。

游従乏车骑,饮食厌菘韭。

周旋未忍弃,辛苦亦何负。

归来倚南窗,试挹樽中酒。

笑问黄泥行,此味还同否。

〈子瞻谪居齐安,自临皋亭游东坡,路过黄泥坂作《黄泥坂词》。

二君皆新自齐安来,故云。

〉主

御沟覆盖柳寒犹噤,芳草池塘暖尚微。

玉色怡融何事喜,一年苔绿遍君圜扉。

千林落叶声声悲。

听凄惨、江皋雁飞。

难似玉肌,总惊花貌,压倒芳菲。

香心吐尽因谁。

料调鼎、工夫易期。

休唱阳关,莫歌白雪,雨泪沾衣。

浓碧抟枝,柔黄衬紫,独殿春风。

菡萏轻盈,甘瓜馥郁,叶萼相重。

人生一笑难同。

更余韵、都藏笑中。

日助清芬,酒添风味,须与从容。

烟浦廻环几百湾,无人知此橛头船。

风露冷,月娟娟。

云间一过看飞仙。

飘忽狂风一霎间。

长鱼吹浪势如山。

牢系缆,蓼花湾。

白鸥沙上伴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