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译文

圣女祠的白石门边长满碧绿的苔藓,从上清仙境谪落此地迟迟未得回还。

春天里蒙蒙细雨常洒向大殿的青瓦,整日里神风微弱吹不动祠中的旗幡。

萼绿华自由自在说来就来居无定所,杜兰香青童接驾说走就走立时归返。

玉郎与圣女相会于此并给通报仙籍,圣女想一起登天阶服紫芝位列众仙。

注释

⑴圣女祠:《水经·漾水注》“武都秦冈山,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武都,在今甘肃省武都县,是唐代由陕西到西川的要道。

⑵白石岩扉:指圣女祠的门。岩扉即岩洞的门。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碧藓滋:碧藓即青苔。江淹《张司空华离情》:“闺草含碧滋。”

⑶上清:道教传说中神仙家的最高天界。《灵宝本元经》:“四人天外曰三清境,玉清、太清、上清,亦名三天。”沦谪得归迟:谓神仙被贬谪到人间,迟迟未归。此喻自己多年蹉跎于下僚。沦:一作“论”。

⑷梦雨:迷濛细雨。屈原《九歌》“东风飘兮神灵雨。”王若虚《滹南诗话》引萧闲语:“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

⑸尽日: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于治,劳形竭智而无补于主。”灵风:神灵之风。《云笈七签》:“灵风扬音,绿霞吐津。”不满旗:谓灵风轻微,不能把旗全部吹展。

⑹萼绿华:传说中女仙名。言是九嶷山中得道女子罗郁。晋穆帝时,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火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陶弘景《真诰·运象》说她年约二十,颜色绝整,曾于东晋升平三年十一月,夜降羊权家,从此常与往来,后授羊权以仙药引其登仙。

⑺杜兰香: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典出晋人曹毗所作《杜兰香传》。据传她是后汉时人,三岁时为渔父收养于湘江边,长至十余岁,有青童灵人自空而降,携之而去。临升天时谓其父曰:“我仙女杜兰香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

⑻玉郎:道家所称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金根经》:“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格有学仙簿录,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所掌也。”冯注引《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辈官位甚多。”此引玉郎,或云自喻;或云喻柳仲郢,时柳奉调将为吏部侍郎,执掌官吏铨选。通仙籍:即取得登仙界的资格(古称登第入仕为通籍)。仙籍:仙人的名籍。

⑼忆:此言想往、期望。天阶:天宫的殿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无梯可上天,天阶无由有臣踪。”问:求取。紫芝:一种真菌。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王充《论衡·验符》:“建初三年,零陵泉陵女子傅宁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茅君内传》:“句曲山有神芝五种,其三色紫,形如葵叶,光明洞彻,服之拜为龙虎仙君。”此喻指朝中之官职。

赏析

这是一首性质类似无题的有题诗。意境扑朔迷离,托寓似有似无,比有些无题诗更费猜详。题内的“圣女祠”,或以为实指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的圣女神祠,或以为托喻女道士居住的道观。后一种说法可能比较接近实际。不过,诗中直接歌咏的还是一位“上清沦谪”的“圣女”以及她所居住的环境—圣女祠。因此,读者首先仍不妨从诗人所描绘的直接形象入手来理解诗意。

  古代有不少关于天上神女谪降人间的传说,因此诗人很自然地由眼前这座幽寂的圣女祠生出类似的联想。“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圣女祠前用白石建造的门扉旁已经长满了碧绿的苔藓,看来这位从上清洞府谪降到下界的圣女沦落在尘世已经很久了。首句写祠前即目所见,从“白石”、“碧藓”相映的景色中勾画出圣女所居的清幽寂寥,暗透其“上清沦谪”的身份和幽洁清丽的风神气质;门前碧藓滋生,暗示幽居独处,久无人迹,微逗“梦雨”一联,同时也暗寓“归迟”之意。次句是即目所见而引起的联想,正面揭出全篇主意。“沦谪得归迟”,是说沦谪下界,迟迟未能回归天上。

  颔联从门前进而扩展到对整个圣女祠环境气氛的描绘—“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如丝春雨,悄然飘洒在屋瓦上,迷蒙飘忽,如梦似幻;习习灵风,轻轻吹拂着檐角的神旗,始终未能使它高高扬起。诗人所看到的,自然只是一段时间内的景象。但由于细雨轻风连绵不断的态势所造成的印象,竟仿佛感到它们“一春”常飘、“尽日”轻扬了。眼前的实景中融入了想象的成分,意境便显得更加悠远,诗人凝望时沉思冥想之状也就如在目前。单就写景状物来说,这一联已经极富神韵,有画笔难到之妙。不过,它更出色的地方恐怕还是意境的朦胧缥缈,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暗示。王若虚《滹南诗话》引萧闲语云:“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这梦一般的细雨,本来就已经给人一种虚无缥缈、朦胧迷幻之感,再加上高唐神女朝云暮雨的故实,又赋予“梦雨”以爱情的暗示,因此,这“一春梦雨常飘瓦”的景象便不单纯是一种气氛渲染,而是多少带上了比兴象征的意味。它令人联想到,这位幽居独处、沦谪未归的圣女仿佛在爱情上有某种朦胧的期待和希望,而这种期待和希望又总是象梦一样的飘忽、渺茫。同样地,当读者们联系“何处西南待好风”(《无题二首》之一)、“安得好风吹汝来”(《留赠畏之》)一类诗句来细加体味,也会隐隐约约感到“尽日灵风不满旗”的描写中暗透出一种好风不满的遗憾和无所依托的幽怨。这种由缥缈之景、朦胧之情所融合成的幽渺迷蒙之境,极富象外之致,却又带有不确定的性质,略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这是一种典型的朦胧美。尽管它不免给人以雾里看花之感,但对于诗人所要表现的特殊对象—一位本身就带有虚无缥缈气息的“圣女”来说,却又有其特具的和谐与适应。“神女生涯原是梦”(《无题二首》之二)。这梦一般的身姿面影、身世遭遇,梦一般的爱情期待和心灵叹息,似乎正需要这梦一样的氛围来表现。

  颈联又由“沦谪”不归、幽寂无托的“圣女”,联想到处境与之不同的两位仙女。道书上说,萼绿华年约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于晋穆帝升平三年夜降羊权家,从此经常往来,后授权尸解药引其升仙。杜兰香本是渔父在湘江岸边收养的弃婴,长大后有青童自天而降,携其升天而去。临上天时兰香对渔父说:“我仙女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来无定所,踪迹飘忽不定,说明并非“沦谪”尘世,困守一地;去未移时,说明终归仙界,而不同于圣女之迟迟未归。颔、颈两联,一用烘托,一用反衬,将“圣女”沦谪不归、长守幽寂之境的身世遭遇从不同的侧面成功地表现出来了。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玉郎,是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通仙籍,指登仙界的资格(古称登第入仕为通籍)。尾联又从圣女眼前沦谪不归的处境转想她从前的情况,“忆”字贯通上下两句。意思是说,遥想从前,职掌仙籍的玉郎仙官曾经与圣女相会,帮助她登上仙界,那时的圣女曾在天宫的台阶上采取紫芝,过着悠闲自在的仙界生活,而此时却沦谪尘世,凄寂无托,不能不慨然。一结以“忆”字唤起今昔之感,不言而黯然神伤。“天阶问紫芝”与“岩扉碧藓滋”正构成天上人间的鲜明对照。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沦谪不归、幽居无托的圣女形象。有的研究者认为诗人是托圣女以自寓,有的则认为是托圣女以写女冠。实际上圣女、女冠、作者,不妨说是三位而一体:明赋圣女,实咏女冠,而诗人自己的“沦谪归迟”之情也就借圣女形象隐隐传出。所谓“圣女祠”,大约就是女道观的异名,这从七律《圣女祠》中看得相当清楚。所不同的,只是《圣女祠》借咏圣女而寄作者爱情方面的幽渺之思,而《重过圣女祠》则借咏圣女而寄其身世沉沦之慨罢了。清人钱泳评“梦雨”一联道:“作缥缈幽冥之语,而气息自沉,故非鬼派”(《履园谭诗》)。由于其中融合了诗人自己遇合如梦、无所依托的人生体验,诗歌的意境才能在缥缈中显出沉郁。尾联在回顾往昔中所透露的人间天上之感,也隐然有诗人的今昔之感寄寓在里面。

背景

题内的“圣女祠”,或以为实指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与大散关之间的圣女神祠。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冬,兴元军节度使令狐楚病卒,李商隐随丧回长安,途经这里,曾作《圣女祠》诗。据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末至大中十年(856年)初,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奉调还朝,李商隐又随自梓州返回长安,再次往返这里。于是写此诗寄托感慨,因题作“重过圣女祠”。

  关于此诗的创作契机,众说纷纭。纪昀认为是“刺女道士之淫佚”。冯浩在比较前人评论的基础上,认为诗人是“全以圣女自况”。但近人朱偰作《李商隐诗新诠》,则干脆将它们都列入爱情诗内,以为是为怀恋他在玉阳山学道时结识的女道友宋华阳姐妹而作。至于哪一种说法符合实际,尚待考证。

诗人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38篇诗文

诗文推荐

白鸟过林分外明。

烟漠漠。

醉里看春都错。

过了清明迟一著。

牡丹重约摸。

晓日渐明檐角。

天与芳辰难却。

驻得韶华元有药。

桃源谁共约。

毫末非轻,丘山非重。

按佛祖云头,穿衲僧鼻孔,剖破方知无罅缝。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儒之宫兮千柱眈如,峨冠绮袂兮群而趋。

食焉稻鱼兮隶焉诗书,我侈其成兮绎其初。

诲掖之孔敏兮築兴之不徐,偾於昔焕於今兮繄百年其有待。

企三贤而相攸兮遗躅未沫,匪若人之良茂兮吾将奚赖。

芹波摇日兮槐阴转午,一尘不栖兮重廊邃宇。

执经前兮仪仪而訏訏,君颜舒舒兮而究而语。

有粹其文兮有觌其古,风舞雩兮步趋绳矩。

鄙人留眼兮夫也接前人之武,人今翩鸿兮与南翔。

云气蓬瀛兮观虚皇,膏馥沾被兮淮之乡,君之惠兮乡之人不可忘。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一本云潇湘景物疏。

?秋风片帆急,暮蔼?一本作雨?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术,一作业。

?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酒醒。

梦才觉,小阁香炭成煤,洞户银蟾移影。

人寂静。

夜永清寒,翠瓦霜凝。

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

怎向心绪,近日厌厌长似病。

凤楼咫尺,佳期杳无定。

展转无眠,粲枕冰冷。

香虬烟断,是谁与把重衾整。

东泉千年流不休,西泉千年秘不流。

临海令君一念作,猿鸟未知泉已觉。

殿脚西头苍石根,向来元无泉眼痕。

一朝擘崖迸膏乳,却与东泉作宾主。

令君已升金掌中,白鹤古祠烟雨蒙。

父老思君难弃得,登亭饮泉三叹息,祝君公台寿千百!

默默而坐,佛祖勘破。

水冷鱼潜,天空鸟过。

半夜失却牛,平明拾得火。

乍卷乍舒兮,无可不可。

天口骈。

谈天衍。

雕龙奭。

炙毂过髡。

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日月任从愁里过,客尘常向静中参。

尽机不成瞎,按牛头吃草。

四七二三诸祖师,宝器持来成过咎。

过咎深,无处寻,天上人间同陆深。

去年曾寿生朝。

正黄菊、初舒翠翘。

今岁雕堂重预宴,梨雪香飘。

是时梨花盛开。

明年应傍丹霄。

看宝胯、重重在腰。

鹊尾吹香笼绣段,且醉金蕉。

咸阳宫阙天下壮,五更卫士传鸡唱,重门洞开銮驾出,回中更在云霄上。

云霄一路蟠青冥,车声隐辚驰雷霆。

宓妃穿仗王母下,何必轩皇居大庭。

君王游幸无终极,万年尽是欢娱日。

文成已死方不雠,茂陵松柏秋萧瑟。

屹彼嘉坛,赤伏始屈。

掞光耀明,洋乎如在。

挽仰重离,默兴精会。

隋我降升,肃听环佩。

老胡九年话堕,可惜当时放过。

致令默照之徒,鬼窟长年打坐。

这一个,那一个,更一个。

虽然苦口叮咛,却似树头风过。

携来九子同心粽,蒲酒犹深。

夜帐轻容,续命丝长针再缝。

须知后会浑无据,难道相逢。

十二巫峰,峡雨轻回第四重。

坎坎击鼓,鱼山之下。

吹洞箫,望极浦。

女巫进,纷屡舞。

陈瑶席,湛清酤。

风凄凄兮夜雨,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

奇货。

归帆过。

击鼓吹箫相应和。

楼前高浪风掀簸。

渔唱一声山左。

胡床邀月轻云破。

玉麈飞谈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