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始安秋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赏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近。”《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排律。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赞美隐士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不久,他被勒令自杀。《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诗,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艺术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应制诗。这首诗所写的山水景物,个性鲜明,是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诗人简介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192篇诗文

诗文推荐

心不自心始是心,眼不见眼始是眼。

堂堂无影迹,历历绝思惟。

明满环中,兔怀夜月。

翠横海上,犀晕秋山。

直须及尽玄微,始解承当底事。

十方同聚会,瞎驴趁大队。

个个学无为,眉上更安眉。

此是选佛场,屎窖立封疆,心空及第归。

[太簇为徽]三时不害,四方顺成。

酬功报始,以我齐明。

引颂土鼓,乐此嘉平。

降祥幅员,惠于函生。

贰觞以献,三变其终。

顾此非馨,尚达斯衷。

茅缩可致,神歆载融。

始神翊周,拯溺除凶。

时维降祐,永绝兴戎。

仰之弥高,鑽之弥坚。

于昭斯于,被于万年。

峨峨膠庠,神其来止。

思款无穷,敢忘于始。

觉戟卧江皋,诗人拥节旄。

便期犀结带。

安事马腾槽。

地入淮源重,霜随雁信高。

命书催入觐,应及荐香醪。

文学之目,名重一时。

为君子儒,作魏侯师。

不要后礼,始可言诗。

假盖小嫌,圣亦不疵。

萌生触发。

岁在春。

咸池始奏。

德尚仁。

惉懘以息。

和且均。

但令有妇如康子,安问生儿比仲谋。

颐生就死。

死里逃生终复始。

弃假求真。

真性明知身外身。

无中生有。

有里还无难启口。

默守神功。

功满朝无上碧空。

日落乌将数子归,风和雉挟两雌飞;

不如村舍安孤寂,父子飘然两褐衣。

行尽坛前石崖路,忽见一曲清泠,酒行到我不辞醉,安用了了分愚贤。

吾年五十加朝散,尔亦今年赐服章。

齿发恰同知命岁,官衔俱是客曹郎。

[予与行简俱年五十始着绯,皆是主客郎官。

]荣传锦帐花联萼,彩动绫袍雁趁行。

[绯多以雁衔瑞莎为之也。

]大抵着绯宜老大,莫嫌秋鬓数茎霜。

[姑洗为羽]惟神之安,方解羽监。

赤斩霞牙,从以炎官。

居歆嘉谎,肸乡灵坛。

神之格矣,民讫多盘。

毛侯始来,其则有意。

匪民之愚,礼教实坠。

章闻於朝,帝曰偷哉。

弗改弗营,何以示民。

左绵山川见宽,周遭四境皆奇观。

广文官曹冰雪寒,摧风肃雨无时安。

巧手无麪良独难,惭汗如渖时一欢。

浪浪春雨红杏坛,堆盘苜蓿空阑干。

三年转烛槐梦残,明当西郊挂征鞍。

平生但知取友端,忍御艾萧捐杜兰。

丁宁何须劝加餐,活计不但故纸鑽。

孔辙回环颜一箪,君民尧舜无两般。

此印万古元不刓,聚奎堂中俨衣冠,尚友谨勿轻杇墁。

压倒噗期不刊,脚根牢取百尺竿。

千尺高崖屏翠琰,六时甘露雨真珠,梯岩穿壑身亲到,始信仙灵境界殊。

日之将出兮,余趋乎筑之所。

杵丁丁而不息兮,汗淫淫之如雨。

日既入而始休兮,饭粗粝而不饱。

呜呼其命兮,余何辞乎此苦。

残冬凛冽寒,滴水便成团。

翻民少林祖,齐腰立雪难。

或谓将心与汝安,觅心不见一毫端。

廓然记得来时路,顿油印壶中景象宽。

琉璃光里一般般,午夜依依月正圆。

最先三子得皮肉,末后一人得髓还。

苏州粉牋美如花,萍文霜粒古所夸。

近年专制浅蜡色,软玉莹腻无纤瑕。

盘门系缆高桥住,呼僮径访孙华铺。

琱锼红碧任成堆,春膏且问如何去。

乃知剡溪桃花黄,楮君同谱生殊乡。

买来论担不计数,直候东风花草香。

其时霡霂吹微雨,润物无声略胶土。

展开千幅向晓空,渍染都匀始轻杵,捣成一色坚且明。

幽具本岂鑽公卿,要供海内觅句客。

觅句只今谁有名,月湖老仙居胄监。

诗好工夫到平淡,寄分聊当野人芹。

莫弃谏藁恐被焚,便将演纷登北门。